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牛眼观•一周有话|Kindle可以淡出,阅读不能退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让我们聊聊最近一周网上的热门话题。

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亚马逊旗下“沉寂多年”的电子阅读器Kindle以略显尴尬的词条“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 “kindle大面积缺货”冲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发现,Kindle的官方售货平台呈现异常缺货状态。联系此前“Kindle天猫旗舰店闭店”等消息,网友纷纷猜测,曾经的现象级产品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之后,亚马逊官方现身回应:“我们致力于服务中国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线上和线下零售商购买Kindle设备。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深受消费者青睐,部分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售罄。”然而这条充满想象空间的回应并没有打消网友的疑虑,相关词条下依旧议论纷纷,不少网友惋惜之余也表示并不惊讶。

曾几何时,Kindle被誉为改变大众阅读习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它开启了电子阅读时代,单一功能的封闭系统和接近纸质书籍效果的墨水屏创造了专注和深度的阅读体验。但也正是因为较低门槛,导致了市场份额被蜂拥而至的文石、掌阅、小米等国产企业挤占。事实上,Kindle如同许多国外产品一样,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风光无限,后续产品优化却遭遇“水土不服”,再加上自带的电子书商城也没有找到十分符合国内消费者习惯的定价、运营方式等,Kindle在单一电子阅读器市场很容易被更好用或性价比更高、更优质的本土竞品替代。

同时,Kindle更大的威胁来自智能手机。一方面,大屏智能手机出现后,对MP3、Kindle等专用性产品的替代是不可阻挡的。和额外带一个电子产品相比,手机打开随时随地就能阅读,明显更便捷。微信读书等线上阅读App正在通过资源免费、点赞留言等衍生社区功能重新定义电子阅读,抢占单一功能阅读器的份额。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时代的长短视频、听书直播等“阅读”方式更符合一些网友碎片化摄取信息、知识的需求。自带社交符号、迅速汇总和提炼、海量资源、较低的门槛和成本……花样繁多的网上冲浪以及“视频化”的巨大潮流之下,传统文字阅读空间被挤压。这种背景下,不少人手里的Kindle逐步沦为“泡面神器”。

Kindle最开始出现时,大众关心的问题是“电子书是否会代替纸质书”。如今,Kindle不仅在市场面临“退出”疑问,在不少网友手中、读者家庭里,它和纸质书所代表的深度阅读习惯,也正面临着淡出、被边缘化。数字化的今天,人们会不知不觉中被算法、情绪所裹挟,然而,割裂的时间、分散的注意力,所带来的嘈杂信息和浅表化内容摄取,给予人们的只可能是短时间内的愉悦或慰藉。

“人的气质,人的素质,人的精神发育,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复制的意义,碎片化信息拼凑出的认知,永远无法代替深入阅读带来的思考和沉淀。无论阅读形式如何变迁,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是每个人的必修课。Kindle可以淡出,阅读不能退场。

评论员  徐小梦

主持人  薛蓓

校对 苏云

编辑 : 薛蓓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