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助餐点吃午饭
“我妈初七就问我助餐点有没有开门了。”一推开门,谢女士就热情地和助餐点的工作人员李惠芳打着招呼。“我妈对助餐点的饭菜情有独钟。”快人快语的谢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家里聚餐的时候都是自己掌勺,“亲戚朋友都夸赞我手艺好。”但让谢女士比较郁闷的是,这好厨艺偏偏老母亲瞧不上,“在她心目中,助餐点的饭菜最好吃。”
助餐点就像自家一样自在
谢女士的话把一屋子的老人都逗乐了,老人们纷纷安慰她,“助餐点的饭菜适合我们老年人,不仅清淡,而且饭软和,菜也烧得比较烂。”
“对对对,只要老妈喜欢就行。”得知记者在采访,谢女士夸赞起了助餐点的李惠芳,“我妈腿脚不方便,平时中午都是李姐把饭菜送上门。”最令谢女士感动的,还是李惠芳对老人的那份贴心,“虽然母亲和我生活在一起,但我因为工作早出晚归,多亏了李姐照应着,我们才没了后顾之忧。”
“小李特别热情,服务态度也特别好,我们到了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助餐点安全卫生的环境,同样让顾延很放心,“小李做事清清爽爽,把这里搞得干干净净,我们在这里吃得很安心也很舒心。”
让老人们有了说话的地方
“我们今天吃水饺。”李惠芳告诉记者,平时助餐点的午餐包括一大荤一小荤加两个蔬菜,75岁以上老人8元,75岁以下老人9元,“老人在这里吃饭,宜宜当当。”
李惠芳正在给老人们端饺子
“一个人吃饭哪有这么热闹。”79岁的秦宜茂也是助餐点的“铁杆”,幽默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顿饭8块钱,6块钱是饭钱,还有2块是交流的费用,哪里找这么好的地方。”
“我不吃饭也要到这里来坐一坐。”84岁的陈宗和与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儿不在家的时候就到助餐点解决一顿午饭,更多的时候,助餐点则是陈宗和活动的场所,“大家在一起聊聊天,很开心。”热情开朗的李惠芳接过话茬,“这里不仅是老人们吃饭的地方,也是他们活动的场所。”
从“饭搭子”成为好友
在助餐点,不少人还从“饭搭子”成为了好友。章文烈和顾延虽然住在同一个小区,而且一个住3栋一个住4栋,但以前从来不认识。助餐点不仅为独居的章文烈解决了吃饭的难题,更为她搭建了情感交流的平台。一旁的顾延笑着说,“我下楼的时候就喊她一起到楼下转转,我们像老姐妹一样讲讲话,特别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鼓楼区自2008年起探索助餐服务,2012年起开始推行助餐点,目前全区共有174个助餐点,并引进了朗诗、携才等企业参与助餐点建设。2022年,鼓楼区将打造两个示范性助餐点,按照建设规范进行功能分区,配备相关智能设施设备,更好地满足老人的就餐需求。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