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看变化|大新镇新凯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媛:用心用情为建设埭美人和、幸福新凯尽一份绵薄之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天微亮,徐媛熟门熟路地走进张家港市大新镇新凯村村委会大楼。从2021年4月开始,徐媛每周都会前往大新镇新凯村,只因这位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副站长有了一个新头衔——新凯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媛是土生土长的大新镇人,带着浓浓的恋乡情结,被选拔为第一书记的她斩钉截铁地选择了“反哺”家乡。在这里,徐媛开拓了“网红农家乐”的市场、组建了“红黄蓝”流光小队、引进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副站长新凯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媛

2月8日,扬子晚报“新春走基层|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看变化”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张家港市大新镇新凯村,跟随第一书记徐媛的脚步,一路探访新凯村“网红农家乐”、“埭上老家”网格先锋驿站、蔬之园高标准蔬菜基地,探解这里埭美人和、共同富裕的机理和路径,见证徐媛在“回巢反哺”助推家乡建设路上的坚定与热爱。

【统筹策划】薛马义

【采访摄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见习记者 梅方滢 记者 张添翼 实习生 付金慧

有“家乡情结”的第一书记,驻村更驻心

“你们来啦,我正准备和孙书记一起去‘埭上老家’转转。走,带你们看看我们村的‘网红’去。”早上9点半,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大新镇新凯村村委会见到了新凯村党总支书记孙一波和徐媛。一见到记者,徐媛便一把挎过记者的胳膊往门外走去。

风风火火,是记者对徐媛的第一印象。

徐媛一边驾车一边向记者介绍道,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大新镇人。去年4月份被选拔为驻村第一书记时,脑海里的第一想法便是:“反哺”家乡、建设家乡。“我是一个很有‘家乡情结’的人,很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力所能力的事,所以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村(社区)名录中,我选中了大新镇的新凯村。”

“在驻村的这大半年时间里,我做的所有事情都太‘顺’了!”徐媛眉飞色舞地告诉记者:“以去年人居环境整治为例,我们意识到,要形成长效机制,让村民一起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把事做好。于是,在孙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在走访学习并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数十稿,终于在春节前把适合新凯村的人居环境方案细则发布出来。这种‘事情不干完,绝对不罢休’的工作劲头,正是我们做事‘顺利’的原因。”

从村委会行车至“埭上老家”的短短5分钟内,徐媛多次提及“顺利、团结、幸福、感动”四个词,她告诉记者,新凯村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所有人都能拧成一股绳,形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在这里,不仅是驻村,更能让她驻心。

“分红”奏响致富歌,架起“网红农家乐”的致富桥梁

“到啦,这个就是我们新凯村的网红农家乐,带你们进去瞧一瞧。”下了车,一幢绘有“埭上老家 等你回家”字样的建筑一下子便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徐媛告诉记者,埭上老家是由新凯村32户村民利用村口处的闲置民居,“搭伙”建起的网红农家乐。

走进农家乐,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间摆有各种绿植花卉的前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前台忙碌着,他告诉记者:“这家农家乐几乎都是由我们本村人自己在运营,今年春节期间每天都是‘爆满’,生意好得不得了,7天就产生了3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致富。”

“埭上老家 等你回家”墙绘

一同随行的原新凯村党总支书记秦燕军向记者分享道:“新凯村曾是集体经济薄弱村,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大部分村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仍有几户人家生活困难。为了能带着大家共同致富,我们便筹资成立‘埭上老家’农家乐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家乐办起来了,如何赚钱、如何稳定客源成为亟需考虑的问题。徐媛利用周边资源,与中山村合力打造“叁壹乡旅”旅游线路,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与旅行社签订协议,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为了开拓市场并扩大消费群体,还用心发掘如草头干、辣酱、风干土鸡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徐媛表示,下一步将准备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提高“埭上老家”品牌知名度。

“埭上老家”农家乐几乎都由新凯村村民自己运营

如今,“埭上老家”已成立一年,对于新凯村来说,“网红农家乐”已经成为村里的“关键词”。徐媛表示,共同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要让每一位村民、每一户家庭都参与到新凯村的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打造村民家门口的“一张板凳”, 让“新老家”翻出生活“新花样”

出了“网红农家乐”的大门,记者跟随徐媛的脚步一路走进“埭上老家”网格先锋驿站,这里与“网红农家乐”仅一河之隔,是“埭上老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门的右手边,是一间整齐摆放长桌、板凳的“议事厅”,屋顶悬挂着一块写有“银杏筑梦”四个字的牌匾。

打造村民家门口的“一张板凳”

“这里就是我们的议事厅了,每当有需要与村民共商的事项,我们便会和村民们一起围坐在这里商议。”徐媛指着一张张整齐的板凳表示,依托“埭上老家”服务平台,打造家门口的“一张板凳”,由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基层一线,把“村民跑”变成“干部来”,成功解决了翟家埭道路拓宽、管线落地等重大村庄建设项目,完善了村规民约等重要村级事项,创新和基层群众同坐一张凳、众说一席话、齐议一难题、合办一件事、共圆一个梦的“板凳议事”机制。

出了议事厅,一张写有瑜伽课、剪纸活动等字样的落地小黑板同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徐媛告诉记者,在网格先锋驿站,定期会邀请专业的老师来教授村民养生健康瑜伽课,还会联合社工机构定期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这里真的很不错。我周末驻村的时候,会把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带到这里来,让她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看看书。既不耽误工作又能陪孩子,一举两得。”

徐媛在“埭上老家”网格先锋驿站前谈村民生活“新花样”

“这些娱乐课程和活动有的是村干部自己组织的,有的是我们外联其他社会资源,为百姓们提供健康、法律、文化等各类服务,让他们在‘新老家’翻出生活‘新花样’来。”徐媛笑着说道。

红牌有事办、黄牌正在办、蓝牌无事办,三色流光提升为民服务“新温度”

“带你们去村里转转吧,我正好要去看看有没有百姓需要帮忙的。”离开网格先锋驿站,徐媛又匆匆上了车,准备出发前往百姓家。“驻村后,我就养成了经常走访百姓的工作习惯。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的困难,我们无法做到全部都能第一时间准确了解。”

“但如今,我们成功做到了。”顺着徐媛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部分村民的家门口安装有一个透明卡槽,上面可以插一张红色、黄色或者蓝色的卡牌。“徐书记,上次谢谢你帮我办理尊老卡。”“徐书记,你都快成我们家的常客了,谢谢你这么关心我们。”行驶在村路上,徐媛一边热情地和村民们打着招呼,一边向记者回忆起“红黄蓝”三色卡牌的由来……

徐媛探望挂出红牌寻求帮忙的村民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练好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活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一目了然、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困难百姓的需求呢?刚刚驻村的徐媛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便立即召集村干部们一起开启“头脑风暴”。

“既然我们无法第一时间做到进百姓屋里了解问题,那我们就想办法让百姓的问题到屋外来!””徐媛告诉记者,在出行困难的老人、残疾人家门口安装的卡槽叫“流光卡槽”,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插入不同颜色的卡牌,“红牌”代表有办事需求,“黄牌”代表正在办理,“蓝牌”则代表无办事需求。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埭里的一户村民家门前正插着一张红色卡牌,家中老太太紧缩的眉头引起了徐媛的注意。徐媛赶紧下车并上前询问,原来,老人家里面屋顶有点漏水,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子女又不在家,不知道联系谁来修。于是,老人想到门外的卡槽,就把红色卡牌插上去请求帮助。徐媛了解情况后,立马联系人员前来维修。“阿婆,以后有困难就插上红色的卡牌,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会帮忙解决。”徐媛一边悉心嘱咐着老人,一边将卡槽中的红色卡牌更换为黄色。

村民诉求圆满解决后,则会换成蓝色卡牌

“由志愿者和网格员组成的流光小队每天都会走访,如果看见卡槽内放置的是红卡,就会及时上门询问。当遇到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时,会将卡槽内的卡牌换成黄色,表示正在办理中。待村民诉求得到圆满解决后,则会将蓝色卡牌重新放置在卡槽内。”徐媛表示,接下来将不断壮大队伍,加大排摸力度,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村民提供服务,实现便民服务帮代办,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物联网系统、科研院校专家……利用一切资源助推蔬菜生产高标准

离开村庄,徐媛一路开车来到位于港城大道的蔬之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大门右侧一块写有“苏州市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牌子尤为醒目。徐媛与记者刚一下车,蔬之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谢高峰便赶忙迎了上来,紧紧握住徐媛的手说:“我们蔬之园能成为苏州市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真是太感谢徐书记的大力支持了。”

“蔬之园”蔬菜大棚整洁美观

谢高峰将记者一路领进自己的办公室,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三块电视机大小的监控显示屏,每块监控显示屏上都对应着16个监控画面。“空气温度13.3℃,空气湿度38.6%。”指着手机App上显示的温度和湿度,谢高峰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全凭经验。现在用数据说话,温度和湿度过高、偏低都会自动报警,甚至连叶子上有什么害虫我都能在手机上看到。”

“冷了关棚、热了开风扇、干了浇水、瘦了施肥,在手机上点点,分分钟就可以完成。”谢高峰告诉记者,这些“高科技”都是徐媛引进的资源。“徐书记除了是我们的第一书记,还是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在了解到我们基地需求后,她主动提出要为我们“牵线搭桥”引进优质资源。如今,我们的基地已经全面实现物联网与自动化控制了,足不出户就能看‘万物生长’!”

徐媛为“蔬之园”带来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

除了引进先进的物联网系统,徐媛还积极挖掘并充分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因为我有在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优势条件,所以认识一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们。”徐媛表示,自己就是科研院校与基地之间的“桥梁”,把专家们新研发出来的蔬菜品种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一起引进到基地上进行试种及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徐媛眼里,新凯村不光是座绿色银行,更是致富宝库。“下一步我打算将特色田园乡村、农村产业基地、农家乐等乡村产业有机结合,在新凯村打造一条集果蔬采摘、农事科普、与农家菜品尝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党建主题精品线路。高效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新凯村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走在新凯村的路边,徐媛眼神晶亮的向记者描绘着她眼中新凯村未来发展的蓝图,语气兴奋而坚定。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陶善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