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看变化|张家港南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聪:为南新村产业融合发展献智出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我到南新村第一件事就是想把村办合作社搞活起来,让合作社真正发挥起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是2021年4月,张聪刚到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南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南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聪 

作为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张聪决定在南新村扎下根,为南新村产业融合发展献智出力。从此,张聪奔波于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与南新村之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南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为苏州市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苏州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另外还依托南新稻麦千亩丰产方成功申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南新村产业融合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月11日下午,扬子晚报“新春走基层|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看变化”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南新村,探访南新村现代农业发展的蝶变之路,追寻乡村产业发展的振兴路径。

【统筹策划】 薛马义

【采访摄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张毕荣  实习生 杨佳怡 刘馨

南新村


村里的大片农田可以做“大文章”

当天下午,天空正下着小雨,南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聪带着记者来到了一片农田,察看麦苗生长情况。“待会雨可能要下大了,所以先趁着雨小,带你们来看看南新村的丰产方,在张家港市区范围内,南新村连片丰产方面积应该算是最大的了!”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张聪自豪地说。

张聪和记者一起走在水泥田埂上,冒雨察看着麦苗的长势,如数家珍的告诉记者眼前的麦子各是什么品种。在谈起前往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初衷和选择时,张聪在可供选择的村(社区)名录中,当时一下子就挑中了南新村。南新村是个传统的农业大村,拥有四千多亩耕地。“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乡村产业振兴的梦想,南新村又有着很好的基础,我来到了南新村后,这个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张聪告诉记者,他读研究生时的专业方向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毕业后,他在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主要从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

张聪为何会选择在南新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梦想呢?南新村党总支书记王幽兰对记者说:“无论是耕地面积还有连片丰产方的规模、质量,南新村是目前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数一数二的村,不仅如此,南新村还拥有‘壹号农庄’‘金鑫农场’等农业产品品牌基础和旅游资源,是个做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地方!有的村有农田但是没有做农业旅游的资源,农业旅游做得好的村又很少有像咱们村这样深耕农业技术发展的,所以张聪选了南新村!”

张聪在一旁笑着说:“现在的乡村振兴更注重农文旅的融合发展,这边靠近朝东圩港,我一直就看好这片丰产方资源,这可是个可以做‘大文章’的好地方!”张聪告诉记者,他来南新村时,是带着非常明确的目标来的。“第一步,发挥南新村耕地面积广的自然优势,以水稻生产为主,果品采摘为辅,深耕农业技术的发展,打造一村一品;第二步,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融入农事体验、稻田观光、科普教育,发展农产品加工、农家乐和乡村民宿等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在南新村深度发展。

利用一切资源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随后,张聪带着记者从农田边的一条小道上,步行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来到了“壹号农庄”家庭农场。“‘壹号农庄’距离咱们南新村的千亩丰产方、美丽乡村很近,市民们来南新村休闲观光后,几乎都会选择在‘壹号农庄’里喝喝茶、钓钓鱼、采摘一些当季水果。”张聪说。

记者看到,“壹号农庄”整体布局十分雅致,亲子游乐、休闲采摘、拓展功能一应俱全。在农庄连栋大棚内,“壹号农庄”负责人刘铃对记者说:“现在各个地方都有做水果采摘的农庄,我们庄园采摘区的最大亮点就是水果的品种丰富,而且主打品种都有绿色食品认证,吃的放心!”由于季节原因,目前农庄内成熟的水果并不多。刘铃向记者介绍起这里种植的各种果树:“这个是火龙果,5月至8月上市;那个是红美人柑橘,11月成熟;采摘区内还有百香果、葡萄、梨、甘蔗……”

刘铃一边介绍农庄的情况,一边地向张聪问道:“张聪书记,您在农旅融合发展是专家,能不能提提意见,让我们农庄的发展再更进一步?”这个问题,也正是张聪和南新村班子当前谋划的重点。张聪在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对苏州共享农庄创建比较了解。张聪告诉记者,苏州共享农庄是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对农庄的硬性标准要求较高,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接下来他将指导“壹号农庄”对照标准完善提升,积极争创苏州共享农庄。

如果只有“壹号农庄”,南新村的乡村休闲旅游还是很难成气候,如何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带动老百姓致富,成了张聪接下来要重点突破的难题。“壹号农庄”后面有几处民房,张聪带着记者边走边讲,在一处民房前,张聪对记者说:“农业旅游要发展,必须留得下人,那就得往吃饭和住宿方面动脑筋。我在今年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来南新村,就是为了和村民商量,让村里把这几处民房租下来,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与“壹号农庄”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目前,这几处民房普遍只住了一两位老人,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市区工作生活,民房闲置率较高。“村民把自家民房出租,不仅能盘活闲置资源,还有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村民们一听都很乐意!”张聪笑着说道。

“无人操作”加“机械化”,提升农事效率

紧接着,张聪带着记者进入停放农机的仓库,一台台排放整齐的“大家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南新村最大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停放着整个晨阳片区集中规置的农机,包括各类收割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对于这些先进的农机,张聪如数家珍。

张聪告诉记者,这些无人农机并不需要人力操纵,它们在全程机械化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无人操作。“这个是无人插秧机,它可以通过卫星导航自动形成并且优化插秧线路,根据实际需要轻松改变秧苗与秧苗之间的株行距。这个是无人植保机,平时农户拖着药桶去打药水,一个人一天最多能完成15亩,使用无人植保机则可以达到一天300亩,不仅节省了劳动力,农事效率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模样。”张聪笑着对记者说。

2021年,南新稻麦千亩丰产方成功申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项目,南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为苏州市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苏州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南新村能获评这些荣誉,张聪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南新村党总支书记王幽兰说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越来越高,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迫切需要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南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苏州市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过程中,张聪指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围绕服务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向农户提供绿色生产技术和农机作业服务。王幽兰说:“为了达到创建苏州市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硬性标准,需要准备的申报材料很多,张聪全程负责并与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与产业发展处对接争取,使我们村顺利获得了这项荣誉!同时,张聪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站、农机科等科站协调沟通,为南新村成功创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作出了很多贡献。”

张聪在做好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本职工作之外,经常利用周六休息时间往南新村跑,这让王幽兰很是感动。王幽兰告诉记者,张聪有两个孩子,大宝8岁了,小宝才刚满1周岁。担任南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张聪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有时候顾及不上自己的小家,今天大年初一就来查看农情,但是他并没有任何怨言!“作为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的一份子,我们就应该前往乡村振兴的第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只有把政策和资源带到村里,变成生产力,才能带动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张聪充满自信地说。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