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著名水稻专家王才林又双叒培育出“最好吃大米” 拥有18项国家发明专利,正研发盐碱地上种“耐盐水稻”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江苏省粮食协会近日举办的首届“好吃苏米”品鉴大赛上,来自全省稻米生产企业的71个优质大米品牌展开角逐,建湖大米虾稻米、溧水道好牌公正稻米等10个品牌荣获金奖,金奖品牌中绝大多数是江苏著名水稻专家、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研究员团队研发培育的新品种。

在2019年4月海南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暨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会上,王才林研发培育的“南粳46”和“南粳9108”两个水稻品种荣获金奖,其中“南粳46”在粳稻组得分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好吃的大米”。

据悉,王才林研究员还是“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该项目组近年来正在沿海和新疆盐碱地试验种植“耐盐水稻”,一旦大面积推广,将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王才林团队研发培育的多个品种荣获江苏省特等奖和金奖。

“最好吃大米”最高卖20多元一斤

一个水稻新品种拍卖出1088万元高价

“我们的南粳46,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明星品种!这个品种的大米,市场上最高已卖到20多元一斤了!”王才林研究员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南粳46”是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过几个世代的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筛选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煮出的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

王才林团队研发的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米品种,彻底颠覆了传统粳米风味,实现了“好吃”与抗病、高产的统一,已成为江苏省优良食味米品种的杰出代表和优质米品牌创建的主导品种,并辐射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周边地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300万亩,其中用王才林团队研发培育品种的种植面积就占了三分之一。众多种业公司都争抢着要王才林团队的品种,或者与他们开展产学研合作。“南粳505”曾以1088万元的高价成功拍卖转化。

王才林研究员在自己办公室接受采访。

治疗“水稻癌症”育种技术举世震惊

18项国家发明专利背后是无数艰辛汗水

今年61岁的王才林,出生于“鱼米之乡”无锡,1986年他获得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1996年获得日本鹿儿岛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又赴日本宫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学成归国后,他致力于稻米食味品质改良,后来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他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948”、跨越计划、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计划、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超级稻育种与示范、省高技术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应用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研究。2010年,他的一项治疗“水稻癌症”——抗条纹叶枯病育种发明专利震惊中外,一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他的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又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到目前,王才林已获得18项国家发明专利。王才林先后荣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08年,王才林带领他的团队育成了适合江苏太湖稻区和上海地区种植的“南粳46”,其食味品质十分突出,推广种植后引起了极大反响。随后又育成了分别适合沿江沿海和苏南稻区、苏中稻区种植的“南粳5055”和“南粳9108”。近年来,又育成了适合在苏北和黄淮海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

“南粳 46”、“南粳5055”、“南粳9108”和“南粳505”均具有食味品质优良、抗条纹叶枯病和产量高的特性,平均亩产高达600 ~700公斤,实现了优质与抗病、高产的统一。四个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国家二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极佳,都被誉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其中“南粳9108”被农业部列为长江中下游主导品种。王才林团队还育成高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种“南粳44”,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00万亩,成为江苏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晚粳稻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他们育成的杂交粳稻95优161也通过国家审定。2016年,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鉴学术研讨会上,王才林的“南粳46”一举战胜日本王牌稻米品种“越光”,荣获“最优秀奖”。

王才林研究员在沿海滩涂研析“耐盐水稻"长势。

正在研发盐碱地种“耐盐水稻”

将来既增产粮食又改善生态环境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利用盐碱地种水稻,也是国际水稻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王才林认为,如果能把此类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培育和种植耐盐水稻,将盐碱地变为良田,不但可以促进粮食增产,而且能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王才林成了该项目组首席专家。王才林告诉记者,江苏省农科院筛选出的耐盐水稻品种“南粳9108”,已在盐城顺泰农场示范种植取得了良好效果,2018年最高亩产超过600公斤。2019年该品种在该农场的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该农场将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示范区。目前,"南粳9108"、“盐稻12号”、“盐粳765”等耐盐新品种在江苏顺泰农场、辽宁盘锦等沿海滩涂示范种植,亩产量均在500公斤以上,且品质优良。

近年来,为支援“一带一路”建设,王才林团队还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盐碱地试种“耐盐水稻”,利用天山融化的雪水灌溉,纯天然无病虫害,试验初步获得成功,到2019年平均亩产已达500公斤,大米口感还非常好,被业内惊呼“奇迹”!

通讯员  马一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缪礼延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