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抖”来问| 地面上能看到“天宫”空间站吗?全国政协委员来解答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全国两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3月3日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制作推出《两会“抖”来问·扬子晚报虚拟主播“紫月”连线代表委员》栏目,系列小视频将陆续在抖音APP扬子晚报官方账号、扬子晚报官方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与大家见面。全国两会上,您最关心的切身问题有哪些?欢迎留言,扬子晚报虚拟主播“紫月”帮您问!
市民“云提问”——
普通天文爱好者能在地面上看到中国空间站吗?
大家挂念的“太空出差三人组”下个月就要回来了。在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今年还将把6位航天员和大量科研装置送入中国空间站,届时“天宫”将成为一个总质量近100吨的空间站。在本报发出两会话题征集令后,我们的后台就收到了这么一个问题,“普通天文爱好者能在地面上看到中国空间站吗?”
“紫月”连线代表委员——
“空间站并不远,找准时机肉眼就有可能看到”
带着这个问题,本期《两会“抖”来问》,扬子晚报虚拟主播“紫月”连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运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崔向群,听听她的回答。
“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比较近,是比较容易观测的。”崔向群介绍,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就有大视场的近地小行星望远镜,很容易就能观测到中国空间站。而对于普通的天文爱好者,只要提前了解空间站的运行轨迹,使用科普级望远镜也能观测到。即使是肉眼观测,只要天气够好,大家可以在晨昏蒙——即日出前、日落后,看到轨道上被太阳光照亮的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也有来自南京的科技贡献。“中国空间站上的两米光学望远镜,最初就是基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设计方案起步立项的。同时,空间望远镜实现与空间站共轨伴飞,也是最早由中科院院士、南京天光所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苏定强提出的。”崔向群介绍,望远镜也使用了南京科学家的技术,一是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院士的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模块,二是南京天光所研制的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实现了首次成像探测系外“冷”行星,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地球”迈出关键一步。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运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崔向群
请您来提问——
全国两会是个民意抒发的大舞台,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大事小情,您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有哪些?您在生活中还有什么难题希望破解?您希望享受到哪些政策福利和民生红包?对于未来发展,您还有哪些期待和建议?您可以扫描二维码给我们留言,扬子晚报虚拟主播“紫月”将带着问题,到全国两会上为您寻找答案。期待您的参与!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视频 王一萌 戎毅晔 李雪琪
技术 赵兴逸
美编 冯晨禛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