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德国专家出卷,“胡格模式”教学实验班迎来毕业考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月7日讯(通讯员 李颖 记者 郭靖宇)1月4日下午,结束了8小时实操考试的徐磊,长舒一口气,走出考场。这个在常人看来的车间,就是徐磊所在班级——2017“胡格模式”教学实验班的考场。徐磊在这个车间里经历了2小时的理论考试、8小时的实操考试和五个学期的大学学习生涯。1月3日-4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三校联合举办中德“胡格模式”教学实验班毕业考试。联考试卷由德国艾伦职业技术学校专家出卷,中方专家朱稼老师翻译,三校互换监考老师,按学生完成的作品现场评判学生成绩。

“胡格模式”教学实验班迎来毕业考

据悉,实验班共有29人参与考试。根据德国胡格教授的要求,本次考试分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理论考核,时长2小时,主要考核学生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知识。第二阶段为实操考核,时长8小时,安排在1月4日全天进行。考试分为机械加工、电路电气、PLC 控制和平台调试4个部分,每个部分考核时间2小时。记者了解到,徐磊所在的“胡格模式”教学实验班,成立于2017年,学生从2017级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两个省级品牌专业的十余个班级中挑选。该班按照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及其团队创立的“胡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

学生毕业后可去德国就业

徐磊介绍:“我们上课的场地很特殊,它既是实训车间,又是教室,还是考场。我们在这里每周上3天的专业课,2天的基础课,也有上午上专业理论课,下午上实操课,或者在实操课上出现问题,老师再进行理论讲解。课堂上每个人都很忙,两年来,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或玩手机。课余时间,大家讨论最多的也是如何完成项目,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出成品,周末也有不少同学在车间里琢磨零件和设备。”

来巡考的德国专家Thomas Liesch对学生的毕业考试作品十分满意,“大部分学生作品都达到德国机械行业标准,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去德国就业。”他希望和学校进一步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中德两国服务。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