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江苏最美青年丨董力源:“创二代”锻造绿色钢铁梦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中午时分,中天绿色精品钢铁项目施工现场,机械声暂停了下来。忙碌半天的工人们开始吃中饭。办公室里,一位步履匆匆的年轻人,身着工地的统一蓝色工装,一双户外运动鞋沾满了泥巴,显然刚从施工现场回来。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董力源,中天钢铁集团“少帅”,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的负责人。

日前,35岁的董力源被授予“江苏最美青年”称号。从常州跨江扎根南通,肩负集团二次创业使命,与钢铁“打交道”已有12年,董力源把最好年华都给了钢与铁。如今,董力源又扎根黄海之滨,脚踏实地、创新求进,锻造千亿级绿色钢铁梦。他说:“小时候觉得,干钢铁是男人该干的事,长大后才发觉,干钢铁是实业强国。”

锤炼钢铁意志,在炼钢厂成长起来的“当家人”

“要么当兵,要么炼钢,男人一辈子一定要从事其中一样。”受父亲董才平影响,董力源从小就对钢铁事业有着不一样的热血情怀。

董力源在公众面前,大都呈现出西装笔挺、高专业度与年轻思维的结合,但对于很多老员工而言,都曾看过他另一面——穿着工装,一身臭汗,衣服上满是白色的汗渍。从2005年到2009年,董力源在中天钢铁实习,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厂、销售、国贸都干过。董力源说,当年工作条件有限,夏天近40摄氏度的高温,车间里还有一千多摄氏度的钢水、铁水,加上为了环保,中天钢铁对车间进行了全封闭,车间整个温度高达50摄氏度左右。

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岗位干起,历经困难,董力源不但没有退缩,反而逆势成长。凭借自身努力,董力源在不同岗位积累一线生产管理经验,从一线员工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其间,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董力源带领团队改写了中天钢铁产品出口空白的历史,连续开拓了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国际市场。此外,董力源还带领采购中心整合八大业务条线,通过梳理质量过剩并寻求替代、采用吨钢承包、洽谈让利等方式,实现降本超10亿元,同时进一步优化钢材出口结构,优钢出口比达到99.6%。

执掌千亿级项目,“创二代”锻造绿色钢铁梦

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规划钢铁产能2000万吨,一片“钢铁森林”正在大通州湾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从长江之畔挺进黄海海之滨,中天钢铁实现了从传统工厂向高端绿色智能工厂的华丽转身。毋庸置疑,在中天钢铁“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董力源带领绿色精品钢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对于董力源来说,整体工序怎样布置、施工队伍如何衔接、资金投入怎样调度等等都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挑战。这个年轻人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这个项目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事业发展,更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生计,影响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生活。

姚烨菁是最早跟随董力源来海门创业的人之一,以同龄人的视角见证了“当家人”董力源的身先士卒。姚烨菁说,那时候工地上什么也没有,董力源每天早晨要到工地去监督工程进度,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打桩的时候,淤泥层层涌起,形成了一片沼泽地,人踩进去很容易往下陷,很危险。有一回,董力源去爬一个脚手架查看工程情况,结果脚下打滑,重重地摔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很紧张,他自己却说没事没事,只擦破了点皮,但随后,董力源要求马上加固脚手架,要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因为他总是在一线,所以格外能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董力源说,本来大家的工作就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因为上下班交通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摔伤碰伤。

在紧张繁忙的施工期间,董力源带领带领平均年龄不满35岁的年轻团队,白天黑夜连轴转,克服了台风、酷暑、寒潮、新冠肺炎疫情的变化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董力源一方面全程参与推进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等各环节;另一方面联系政府邀请专家小组入驻施工现场,及时排查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隐患。

就这样,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在一片荒滩上完成了业界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工程,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工程车辆往来如梭,隆隆机声不绝于耳,千亿级项目初具规模,第一口炼钢锅炉完成点火。

该项目作为江苏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重点示范项目,从谋划之初便以“大型化、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为理念,大规模配套智能集控中心、智能制造控制平台以及全系统应用高端工业机器人等,打造真正的智慧工厂。该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首个“无废水排口”的零排放项目。

有志突破“卡脖子”技术,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

“我们就定下了要走这个特钢的路线,因为我们发展全国的钢厂都在干建筑用钢,而建筑用钢的市场会日益的饱和。所以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下定决心要走特钢之路。”董力源给自己自己定了一个十五年的规划:五年普转优、五年优转特、五年特转精。十五年,产出七百多种的特种钢。目前,中天正在攻克一批“卡脖子”材料,比如将用于太阳能级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金刚石线将拉到0.04毫米。这个技术以前就日本人有。一旦投产后,可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也降低了国内客户使用的成本。

董力源深知,创造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科研方面采取开放的管理模式,鼓励创新,容许试错,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从不过分干涉科研的过程,这给予了公司科研团队极大的发挥空间。

技术中心主任裴元东就很有感触。裴元东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国外的一项新技术,实施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这项技术在国内从没运用过,他当时所在的公司经过层层审批、论证,还是不敢尝试。3年前,裴元东加入了中天,与董力源讲起了这项新技术。董力源很感兴趣,在仔细听取介绍后,很快就作出了决策,在中天推进这项新技术。

钢铁企业作为传统行业,董力源深知,一定要在技术难题攻关上寻求突破,发展高精尖产品。为此,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堡垒,实现了许多国际先进、国际领先的工艺,累计开发优特钢品种700多个,有十多项产品和技术为全国乃至全球首创。他们攻克的切割丝技术难点,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际垄断。

颠覆人们对传统钢铁行业认知的还有“废气零发散、废水零排放、固废零出厂”,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排放指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30%以上,“三废”均已实现循环再利用,技术指标全国领先。

在董力源心目中,著名社会企业家张謇既像一束微光照亮着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辉煌,又是现代民营企业当之无愧的标杆和榜样,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一方面,做企业并非单一以盈利为目的,更应该站在国家层面考虑,多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另一方面,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责任。

“中天钢铁也将不忘初心使命、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江苏新典范。”董力源如是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