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大学毕业作品揽获多个国际电影奖,专访23岁导演:一些细小却丰沛的情感支撑我创作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由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毕业生韩艺执导的毕业电影《孔雀鱼之死》,已入围柏林国际艺术电影节等10多个电影节,并荣获哈里卡纳苏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等奖项。

毕业作品为何能揽获这么多奖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导演韩艺进行了专访,今年23岁的她在大学期间拍摄了5部电影作品,都是从生活出发,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出发,“我作品的灵感基本上都源自于我对自身价值的一种问询,一些很细小却丰沛的情感在支撑我进行电影创作。”

(韩艺)

《孔雀鱼之死》的灵感来自“偷窥”别人的生活

“关于《孔雀鱼之死》,我将它划分为具有实验性质的文艺片。”韩艺很自信地告诉记者,这部电影的缘起和灵感均来自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去年很长一段时间,她都陷入了对生活和生存的迷茫,焦虑又无措,十分渴望一种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又非常想去实现自我认知上的人生价值,“于是我开始试图去观察身边人的生活,我想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获得快乐的,我想通过观察别人,来知晓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种足够自由足够快乐的生存方式。”带着这种疑惑,韩艺开始有意无意地“偷窥”身边的人。

然后她萌生了拍一部电影的想法,来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别人生活的这种状态,就这样电影的女主角沈秋水诞生了。

《孔雀鱼之死》的故事概述是:一位喜欢窥伺别人的生活的年轻女性沈秋水,对邻居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并偷偷将邻居家邮箱里堆积的信偷走,企图通过阅读这些乱序的私人信件来满足自己的偷窥欲。她从被偷的信件中,了解到隔壁住着一名叫做周生的孤独男孩,在独自旅行的途中遇到了一个荒诞的爱情故事。当沈秋水将偷窥到的秘密与现实生活对峙时,却发现了信件似乎是虚假的,但她依旧从信件中获得了改变生活的力量。

韩艺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上也有一些闪光点,“我希望观众能够在无意识间与《孔雀鱼之死》产生另一种艺术互动,也就是说,当他们观看《孔雀鱼之死》时,也在窥伺电影中人物的生活,从而与影片角色们形成一种行为上的共鸣”。

她笑说,恰好那时候自己对加缪的《卡利古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阅读与荒诞主义相关的文献和戏剧作品,“接着,我开始尝试用我的故事去阐述三种生存方式,即:存在主义,荒诞主义以及虚无主义。我将我对这三种哲学思想的理解融入到我的整个故事中,并且试图从另一种微妙的哲学角度去解读人类之间亲密感情的诞生。”

(拍摄现场)

大学拍摄5部作品,体会到电影人的辛苦

韩艺是西浦影视制作专业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她除了执导《孔雀鱼之死》之外,还有《春夜喜雨》《酒剧》《独》《411》等作品。

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春夜喜雨》是悬疑爱情片,是一个短篇电影;《酒剧》是实验电影,运用了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话剧形式的场景布置,旨在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研究;《独》则是一个交互性装置和移动影像,讨论了一代独生子女群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困惑与归属;《411》是摄影及移动影像项目作品,试图通过影像创作的方式,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研究认识,并将探索治愈过程分享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在校期间就拥有了这么多作品,韩艺聊到导演体验则表示,电影人太不易了,“在《孔雀鱼之死》的拍摄过程中,我和团队曾面临资金短缺、电影转场难、时间紧等困难。最终,在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片子得以顺利完成。”期间,西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副院长、影视与艺术学院院长麦莉娟教授看了她的项目提案后还给予了很多帮助和建议。

另外,作为导演,仅仅拍完电影并不是成功的开始,韩艺说,后续的剪辑,电影的宣发,一些可能在拍摄中注意不到的漏洞要怎么去弥补,等等,好多事情都让自己忐忑和焦虑。拍摄期间,毕业论文导师罗承浤博士给予了她很大的鼓舞和支持,“在和罗老师进行的学术探讨中,我逐渐意识到,艺术作品的表达应该始终尊重自我本身的意志,明确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艺术项目可以致力于呈现一个讨论式、开放式的结果,并且提出一个问题与观众讨论,而非直接说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电影和文学是同样美妙的事”

韩艺告诉记者,走上电影这条路,还挺幸运的,“家里人其实都是学理科的,决定学艺术是我的个人爱好。上大学之前,我最想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后来被录取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类。”

基于自身的强烈兴趣,在大一快结束时,她决定转到影视制作专业。影视制作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韩艺是这个专业的第二届学生。她告诉记者,这对她来说很幸运,因为她发现了另一种可以表达自我的方式——艺术创作,“它不同于文学却与文学息息相关,同属于文艺范畴,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段去表现创作者满溢丰沛的情感,并试图和观众产生共鸣,我认为电影和文学是同样美妙的事。”

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韩艺学会了如何担任一名制片人或导演,并掌握了电影摄像、声音设计、视频编辑、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聊到自己喜欢的导演,韩艺说,很多导演的独立电影给了她灵感和启发,像韩国导演洪尚秀,他擅长用错乱的时间线去营造一种不确定的电影氛围,他的电影镜头语言很奇特,叙事结构非常新颖。除此之外,她也很喜欢侯孝贤那种将细腻情感融入到影片里的电影形式。

韩艺对自己电影风格的形成也有自己的阐释,她说:“我自己作品的灵感,基本上都源自于我对自身价值的一种问询,一些很细小却丰沛的情感在支撑我进行电影创作。我的创作大多数和我的人生感悟有关,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对个人情感和人生经验展示的人。我就是在这个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向经典电影学习致敬,并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学生电影能得到这么多国际电影节认可,“感激又幸运”

聊到这次收获的奖项,韩艺说,一开始没想到会获奖,只是单纯地希望拍出来的电影能被更多观众看到。2021年11月,韩艺带着《孔雀鱼之死》受邀参加了其中一个电影节的首映。因为疫情关系,电影节从线下放映变成线上放映,“与此同时,我作为导演,在《孔雀鱼之死》作为学生短篇电影节代表全球放映后,进行针对电影的Q&A导演观众互动环节。这是我作为大学生,人生第一次参加国际性质的电影节,和不同国家的电影人一起交流观影,让我受益匪浅。”

韩艺说,这次《孔雀鱼之死》参加的都是国际性质的电影节,和世界各国的电影人一起参与电影节日盛典,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且我这是一部低成本、小规模的学生电影,能获得这么多电影节的认可属实是意外之喜,我很感激也很庆幸。”

另外,去年韩艺还获得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移动影像专业、伦敦艺术大学声音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录取。怀着对自己更心仪的研究生专业的渴望,她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和准备,于近日收到了来自伦敦艺术大学电影专业、摄影专业和声音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今年9月,韩艺将前往伦敦艺术大学在自己热爱的电影专业继续前行。

在谈及作品筹备和人生选择时,韩艺多次提到了“自洽”这个词。于她,转专业、毕业季、申研和筹备作品集带来的焦虑,最终都因为“自洽”而缓解。她说,“要找一个自洽的方式,慢慢去认可自己,不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就焦虑痛苦、觉得自己很失败。”

在韩艺看来,艺术道路的选择是多元的,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兴趣,不管选择哪一条道路,都会有适合的发展方向。“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创作的热情是很必要的。”韩艺说。

通讯员  陶韵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孔小平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