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是退役士兵更是“抗疫新兵”,他们成江科大抗疫志愿者“中坚力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4月23日讯(通讯员 万旻 谢凌燕  记者 万凌云)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在身着迷彩军服同学搀扶下走向核酸检测点;男教工骑行中突然摔倒,现场执守的“老兵防疫特别行动小组”同学眼疾手快冲过去救助……连日来,一张张温馨的照片,在江科大师生微信朋友圈刷屏。

现场

“他们是江苏科技大学首批9名退役士兵防疫志愿服务小分队成员。”4月23日,校方告诉记者,他们的群名片是“老兵防疫特别行动小组”,从退役“老兵”到“抗疫新兵”,齐心协力守护校园和平安宁。

无心之举,有声流传

4月17日,最先被老师同学“曝光”的是严凌。这名帅小伙2019年9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班长,目前是学校深蓝学院202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

“看到行动不便的老奶奶,本能地去扶了一把,没想到有人把我这一举动拍了下来,还发到朋友圈。”在核酸检测现场,严凌多次遇到那位81岁高龄的退休老教师。因为老人腿脚不便,严凌就干脆一路搀扶着她,陪同排队并且完成核酸采集。

“老奶奶跟我奶奶一样都姓管,非常亲切,还会主动关心我的学习,给我讲了很多学校故事。”严凌说。

咬紧牙关,始终保持军人形象

4月19日,何文龙和周龙又进入了朋友圈热力关注视野。

“那一天我记得是做常规核酸检测的时候,一个后勤教工停电动车没有停稳,从路边台阶倒下来时摔伤了脚。他们俩第一反应就是放下喇叭冲过去,先把人给扶起来。然后一边安排现场其他学生志愿者维持秩序,一边拨打120救助电话,直到把伤员扶上救护车。”深蓝学院辅导员赵新军说完,忍不住又赞了一句何文龙和周龙:“很有章法,全程都很坚决毫不犹豫。”

何文龙是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服役期间曾获某部营高射机枪分解结合比武第一名。周龙曾在新疆服役,现在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也是“老兵防疫特别行动小组”组长。

“每天常规核酸我们会有2人在现场执勤,全员核酸会安排5位队员同时上岗。”周龙介绍,每一位成员都是当天志愿服务的小组长,要负责安排好组内事项。

何文龙执勤时都是早上7点40到岗,先要和其他组员交代维持现场秩序注意事项,提一些基本要求,然后找现场工作人员了解交接当天其他任务。

“工作时间短则3个半小时,长的时候一天要站6个小时。即便烈日灼烧皮肤也会咬紧牙关,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们要始终保持身姿挺拔、精神抖擞的军人形象。”

雨天执勤,让他想起执行野外任务

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时,朱森淼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成了一名全副武装的“大蓝”。那天室外温度超过25℃,汗水蒸发让朱森淼的面罩起了一层雾,“都没办法看清。从迷彩到大蓝,责任是一样的,同样是在一线为大家服务。我会把每一次执勤都当做特别的任务对待。”

小组成员王俊才告诉记者,“全员核酸的时候站立要达到6个小时以上,特别辛苦也特别累,但是想一想能为学校出一份力,又会把腰杆挺得更直。”

4月13日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学校常规核酸监测照常进行。梅玟煜在队伍间来回走动维持秩序,雨水和车辆溅出的水花把衣服鞋子都打湿了。队伍虽然只有两百多米长,梅玟煜当天却走了两万多步。雨天的执勤,让他回想起在某部警卫连执行野外任务。“虽然艰苦异常,但内心的责任感会让我坚守到最后一刻。”

当天雨中执勤的还有董昶,在某部远程火箭炮营服役时,曾多次赴酒泉和各岛屿参加重大作战演习任务。“衣服全都湿了也没办法,我们是一定要先把任务完成再回去的。”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校方表示,江苏科技大学退役士兵防疫志愿服务小分队,已经成为志愿者服务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他们已配合学校高质量完成10多次常态化核酸检测,还有3次全员核酸检测。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只要疫情没有结束,这群“抗疫新兵”就战斗不息,奉献不止。

校对 苏云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