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女士在单手包包子
这位单手包包子的妈妈马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个视频是2月中旬拍摄的,当天她用了3个小时才包完10个包子,“包完后,我全身都是汗,太累了!”
只有左手的马女士为什么要包包子呢?还要从她大儿子小姚的一句话说起。13岁的小姚今年读初一,平时住校,半个月才回家一次。一般情况下,马女士都是给孩子煮面条吃。但那一天,小姚随口说了一句:“妈妈,我吃够面条了,想吃包子。”
马女士给孩子包的包子像模像样的
刚开始,马女士准备买包子给孩子吃,但后来想,既然儿子想吃包子,不如自己学着包,这样以后孩子随时想吃就能吃到了。由于从来没有包过包子,马女士特地从网上下载了教学视频。但是视频教程是用两只手包包子的,而她只有一只手,学习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和面的时候,她用一只手揉面,面盆在桌子上不停地移动,“揉了半小时后,还没有揉完,身上也都是面粉。”看到妈妈这么费力,儿子很心疼,安慰妈妈说:“妈妈,咱们不要自己做了吧,出去买就行。”
但是马女士说,既然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于是小姚主动帮妈妈一起揉面。面揉好后,马女士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大小适中的面剂子,再把它们压扁,放上肉馅。对马女士来说,用单手把它捏成面团再捏出包子表皮的褶子也很困难,她试了好多次才成功地捏出一个,“刚开始肉馅老是露出来,后来才慢慢地掌握了规律。”因为还不太熟练,马女士经过了3个小时,才包完10个包子。但包子上锅蒸出来之后特别香,“10个包子都被两个儿子吃完了,他们还夸包子真好吃,我感觉特别开心!”
马女士在儿子的帮助下揉面
因意外右臂截肢
“少了一条胳膊也要照顾孩子”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马女士和丈夫家住徐州市经济开发区。2018年8月的一天,正在工厂上班的马女士因为操作的机器突然失控,右手臂被绞了进去,当即昏迷。等她醒来时,她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里。
医生说:“胳膊保不住了!”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她哀求道:“求求你了,一定要给我保住胳膊。如果没了胳膊,我怎么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医生又说:“无论去哪个医院,胳膊都留不住了。你现在不截肢,命都可能保不住。”
马女士内心崩溃了,丈夫劝她:“还是选择截肢吧,命重要!以后我来照顾你和孩子!”截肢的时候,马女士的丈夫和娘家人在外面等着。孩子只知道妈妈手受伤了,并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一周后,两个孩子才从家人口中得知妈妈的右胳膊和右手没有了。他们到医院时,抱着妈妈大哭起来:“妈妈,你的胳膊呢?”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马女士对孩子说:“你们不要哭了,妈妈没有事,只是少了一条胳膊,以后还能照顾你们。”
截肢前的马女士
在家自学单手做菜
截肢处常常破皮流血
2021年5月,马女士和丈夫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今年年初,马女士开始尝试给孩子们做菜,用一只手做菜不是容易的事情。马女士称:“左手使不上劲,尤其是切茄子、南瓜和西红柿等蔬菜的时候,它们常常在案板上来回滚动。”
切西红柿时,为了将西红柿固定在案板上,她要先用右臂残肢抵住西红柿,然后用刀使劲剁。大儿子喜欢吃南瓜饭,马女士便学着切南瓜。南瓜非常硬,切的时候很不容易,她每次切都会热出一身汗,有时候甚至不小心把截肢的胳膊磨出了血。丈夫每每看到都会劝她不要做这些粗活,切东西的事情交给他。但马女士说:“不碍事,我要学着做,虽然我少了一条胳膊,但是也要让我家的孩子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饭菜。”
马女士给孩子做馅饼
每到晚上和阴雨天,马女士右臂截肢处会感到剧烈的疼痛,有时根本睡不着觉,她只能用热水浸泡来缓解疼痛。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儿子都会心疼地说:“妈妈,你天天用热水泡着也不好,我会好好上学,等长大挣钱后给你买一盏理疗灯,你在灯下烤着就舒服了。”
马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她从没有想过自己做菜的视频会受到大家关注。她最初发视频只是为了记录给孩子们做饭的点点滴滴。在马女士手机里,至今还有很多照片和视频,她想把这些保存下来,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告诉他们虽然妈妈只有一只手,但一直在为这个家庭付出,“我的胳膊那么疼,都可以坚持做饭,可以撑起这个家,你们也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现在马女士的丈夫在当地一家工厂上班,每月会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为了能够让丈夫回家后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她自觉承担起了家务,除了每天给孩子们做饭,还会给小女儿穿衣服、扎头发,同时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马女士说,以后还会继续给孩子做饭,“我想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妈妈虽然不能像别的妈妈一样能用双手抱住他们,但妈妈的爱一点都不会减半。”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闫春旭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素材来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编辑 : 张冰晶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