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检测
有一种接力,叫“薪火相传”
朱红霞,扬州市职业大学1995届毕业生,扬州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此次,她带领一批年轻医务人员支援苏州,与母校的老师们并肩作战。医院这批援苏队员中,有一位年轻人,她是学校2019届毕业生张珊珊,很多老师对她印象深刻。“听说母校老师一起来了,我好像也不怎么疲惫了,母校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张珊珊说。
“谢谢母校的老师们,能和你们在苏州并肩作战,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和老师一起工作,感觉很棒”……来自东方医院、学校2000级护理02班的学生汤凤娟,来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学校护理1112毕业生何妍,来自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学校护理1701的郭晨旭等等,许许多多的扬州职大人,都在苏州不同的地区出力流汗。
“驰援苏州抗疫,我遇到了许多扬州职大的毕业生。在抗疫一线,我们是师生,也是战友,有的还是三代师生。我们并肩战斗,共同传承‘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扬州职大医学院院长罗惠媛说,师生共同抗疫,书写师生情、战友情,这段经历一辈子难忘。
核酸检测
有一种幸福,叫“并肩作战”
记者了解到,这次支援苏州的扬州职业大学队伍中,有一对党员夫妻,用行动与汗水诠释了“并肩作战”的浪漫。他们是许丁文和雒森两位老师。
两位老师在接到支援苏州的命令后,二话不说,准备好两个背包就出发。许丁文老师成为党员1年时间不到,雒森老师刚刚成为预备党员。“现在就是党和人民考验我们年轻党员的时候,支援苏州我们一定要去。”许丁文说。
难得的是,夫妻两人为了工作,把还没满周岁的小孩留在老家。4月15日,出征苏州当天,刚好是孩子的周岁生日。“虽然非常遗憾没能陪孩子度过周岁生日,但是我们相信孩子长大后,一定会以我们为骄傲。”雒森对记者说:“我们白天采集核酸,根本没时间跟家里联系,只能晚上通过视频跟孩子说声生日快乐,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看到孩子健康成长,也就不觉得累了,有了大家,才有我们小家呀。”
严阵以待
有一种情谊,叫“同舟共济”
“谢谢”、“辛苦了”,这是援助队伍听得最多的话。罗惠媛说,当地的志愿者知道他们扬州职大队伍凌晨2点从扬州赶来支援,都表示敬佩。当地人很热情,尽最大努力把后勤工作安排好,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穿上防护服,我们用眼神和声音交流。”罗惠媛说:“有一天,我和一名志愿者共同进行核酸检测,遇到扫码遇障碍时,她用太仓话帮我指导对方。3个小时的默契配合,我们完成760多人样本采集。她对我说,姐姐你说话好温柔,做事好利落,能跟你合个影吗?于是才有了我们的合影照片。当我们脱下防护服彼此对望,我笑着说,我不是姐姐,是阿姨。”
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马顺圣说,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医学院以红医精神铸魂育人,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如今,来到苏州太仓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扬州职大师生们,继续传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薪火”。辛苦了,全校师生为他们点赞。
通讯员 许丁文 梁孝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