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趣味课堂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慕课,结合腾讯会议或学习通平台进行个性化授课。线下则是让学生去校园里的植物园观察、解剖植物,完成实验内容。在进行户外讲解时,同学们戴好口罩,近距离地感受植物,并利用实验老师准备的植物材料,在校园里制作植物画。
据南农大“植物学”课程群教师、生科院刘宇婧副教授告诉记者,在课堂所用的植物材料有些是校园种植的,有些是花鸟鱼虫市场购买的。材料种类丰富,形态多变,有玉兰花、油菜花、二月兰、垂柳枝条、垂丝海棠、腊梅等等。同学们用这些材料以“南京农业大学120周年”“我的生活”等为主题,发挥想象进行植物拼贴创作,向南农的120岁生日致敬。刘宇婧老师说:“采用植物画的方式,不仅让同学们完成了花朵解剖的实验要求,也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习植物学的乐趣。”
对于趣味课堂,刘宇婧表示, “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和记忆,我们会告诉学生垂柳的一些生存智慧。比如,垂柳要想有性繁殖需要借助风这个媒婆,但是由于风是一个不靠谱的红娘,那么,垂柳干脆明智地放弃艳丽的花朵,取而代之的是数量庞大的微小花朵,特别是雄花,所以垂柳的雄花常密集生长形成葇荑花序,目的是未来可以产生大量轻盈的花粉、随风飘散,这也是每年春季很多花粉过敏者要遭受的痛苦,但这恰恰也说明了垂柳风媒传粉策略的成功。这些内容的讲解,实验室可以,户外讲解也可以;学生们可能更喜欢在户外上课,容易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心情会更好,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百闻不如一见”,南农大“植物学”课程群教师、南农大生科院实验室老师刘琳莉揭示植物学学习窍门,有意识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显微镜下的美固然重要,它是正统的、学术的;学生眼中的美也同样重要,它来自生活、来自实践。恢复线上授课后,学生就可以回到实验室,在显微镜下完成植物形态观察和解剖,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据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农大“植物学”课程群教师、生科院强胜教授介绍,植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础课程,就教学内容而言,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特征纷繁复杂,课程改革遵循的是 ‘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基于教材、也突破教材。“在授课中,实验室也好,户外也好,包括这种趣味课堂,尽可能让学生们多一些实践能力的锻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通讯员 董鹤洁 刘遥 谷雨
摄影 刘琳莉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