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两会】省长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2个“第一次”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以百姓心为心,着力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月15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吴政隆作政府工作报告,短短1个半小时道尽未来一整年。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动员令”,又是“施工图”,这份凝聚着全社会企盼的报告是怎样出炉的?各方智慧又是如何汇集到字里行间的?记者采访了报告起草组负责人。
历时3个月精心打磨,一天前仍在完善
“不瞒你说,此刻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在不断修改、打磨中。”1月14日下午,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去年10月份开始制定工作方案与标准,收集汇总大量素材;11月底开始着手起草,大量调研;12月底拿出征求意见稿,继而又深入修改;直到报告的前一天,仍在根据各方意见进行精心打磨、反复锤炼……历时3个月,从省长到各方面倾注大量心血,字斟句酌,只为不负人民的重托。
翻开30页纸的报告,今年的工作凝炼为10个方面,细细观来,每个方面都层次丰富,可以细化为100项以上的重点工作。“薄薄的几十页纸,拿在手上却沉甸甸的,一张清晰的2020年政府工作的施工图展现在眼前,今年的工作心里有底了!”不少基层代表在交流中发现,彼此的感触不谋而合。
“民生实事”出炉中,还有2个“第一次”
整个报告牢固树立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报告不仅专门用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个大方面来讲民生工作,而且其他的多项改革、建设等工作,其实也是“大民生”,都是围绕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生实事”的起草中采取了2个创新做法,拓宽渠道汇集民智民意。
2019年11月,报告起草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使发展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起草组专门请省政府公开办在12345网站平台上开辟了终端,公开征集2020年省政府民生实事。这个做法在我省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中还是第一次,引起广泛关注。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又针对报告中的民生实事内容,专门在人大代表平台征集意见,还委托13个设区市人大召开座谈会,组织人大咨询委员会专家进行研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修改意见。这一做法,也是第一次。
征集了500多条意见建议,采纳超8成
对意见建议的吸收率高,也是今年报告的一大特点。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上月26日完成了征求意见稿,此后,面向各地各部门发放1100多份,涵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四套班子,及设区市、区县、大型国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范围非常广。元旦前后,吴省长又召开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同志和民主党派3场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各级各部门都非常重视,本着对政府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
在充分征求意见的过程中, 起草组共收集到500多条意见,综合采纳比例超过80%,其中有一部分被直接吸收写进了报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编辑 : 李燕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