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校团委以学生社团为主体,联合党委宣传部、总务处、各学院团委,汇聚校内外课程资源,探索实施多类型融合的第二课堂课程化体系建设;开发第二课堂课程化选课系统,实现“课程发布、学生选课、课程评价”等功能应用;设置“固定学员”和“流动学员”,固定学员需要完成所有课时要求,优先享受课程资源,流动学员可根据自身时间灵活选择上课时间。
“首期第二课堂课程化开展至今,不仅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拓展业余爱好的平台,也让授课的学生骨干在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和显著提升,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担任《坦克模型制作与喷绘艺术初级教程》课程老师的模魂模型协会负责人李宸表示,通过第二课堂课程化个人最大的收获是表达能力,在经过几次课程实践后能够做到脱稿2小时即兴演讲,同时学员在课堂上展现出的兴趣和投入的状态都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青苗可期,与法同行”—大学生必备法律素养》课程学员表示,第二课堂课程化的推进,是一项富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举措,可以成为同学们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
据悉,在疫情防控期间,第二课堂课程化小班化、分布式、多样化的教学研讨实践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内生活、舒缓身心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续,校团委将进一步加强评教反馈、经验总结、资源汇聚,常态化推进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校对 徐珩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