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江苏唯一!苏科外成为中国校园文学重点基地学校、大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学校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日前,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通过线上签约的形式,正式成为江苏省首个中国校园文学重点基地学校、大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学校。在与《中国校园文学》杂志以及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的合作下,迎接博慧学子的,将会是更深入的文化滋养。

《中国校园文学》杂志创刊于1989年,多年来扎实服务于基础教育,是一本引领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经典文学期刊,陪伴了许多孩子的成长历程。杂志的办刊宗旨和服务理念与苏科外的教育教学不谋而合。与学校合作成立“重点基地学校”,是《中国校园文学》在校园文学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通过“云端”致辞道:“文学是生命的底色,愉悦身心、提升修养、照亮灵魂,让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拥有对抗堕落的强大能量。我了解到的苏科外,培养具有华夏根基、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子,是具有鲜明教学理念的名校,成立基地校,是为了更好地培育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文学人才。此次落户以后,我们会通过打造文学社团、举办读写分享会等方式,把文学的种子撒落在科外校园。”

近年来,苏科外在教育中始终将文学素养的培育贯穿课堂与实践:学校有学生自己创刊、撰稿、排版的校园刊物——《采薇漫话》。学生为节气撰写原创诗句;开展系列文学讲座,将诗歌、书法等多种元素融于一体。

此次与《中国校园文学》合作,成为“中国校园文学重点基地学校”,对苏科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学生们拥有了一本值得信赖的、品质优良的刊物,有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未来,各种文学交流活动能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让他们享受用笔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积淀文学素养,打好精神内涵的底子,直至融入血液、化为风骨。

悠悠运河,传承千年。苏州,作为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苏科外融合二部曾围绕“运河”主题研发不同板块的新授课,将运河文化与不同学科结合,开拓孩子的视野和思维,让学习更有深度和宽度。

对于曹校引领下的科外理念,中国作家协会十代会代表、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代表周伟苠表示:“伦华教育真正践行了将教育与文化相融合,把‘博融天下,慧悦人生’理念付诸教育实践。”

周伟苠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总编辑,致力于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他说:“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是大运河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承者,继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此次苏科外挂牌成为大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学校,更连结了运河文化和博慧教育,将为科外学子开辟一方文化耕耘的沃土,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教育与文化的种子共同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总校长曹伦华表示,作为大运河文化研究基地学校,苏科外将努力做好运河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全体师生愿做大运河文化的传播者,说好“运河故事”,做大运河文化的传承者、守护人,秉承一颗匠心,将运河文化与非遗技艺一代代传递下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曹校长表示,学校一定会利用好“中国校园文学”和“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这两个阵地,让孩子们尽情探索、思考、创造,成为拥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国家栋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