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管弦雅韵飘落云端 城市气质凝练彰显 第22届“江宁之春”群众文化活动线上开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5月28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江文旅)“文化是城市的灵魂”。5月27日晚上,南京民族乐团演出的民族交响乐线上直播暨“喜迎二十大·‘艺’美在江宁”第22届“江宁之春”群众文化活动开幕式正式开始,大约12万人在线观看了演出直播。

与往届开幕式不同,今年的“江宁之春”以一场高雅的民族交响乐音乐会启幕。开幕上,5位文化艺术届代表为五大艺术主题版块代言,共同启动“江宁之春”。担任开幕式演出的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南京民族乐团和江宁区文化馆,本次音乐会他们精心挑选了《庆典序曲》《云帆高张》《良辰美景》《百鸟朝凤》等八首作品,恢弘大气、温婉秀美、经典和新创兼具,以其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精彩演出,让听者沉醉其中。

活动现场

“‘江宁之春’品牌活动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如何让这一品牌活动不断有所突破,常办常新,是江宁文化人每年都在筹谋的大事。”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说,本届“江宁之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喜迎二十大·‘艺’美在江宁”主题,以凝练形成“开放包容、创新创意、现代时尚、文明向上”的城市气质为任务,共设 “戏美江宁、乐美江宁、绘美江宁、韵美江宁、聚美江宁”五大主题板块,涵盖全民阅读、艺术展、惠民演出、讲座、合唱等多类群文节目,采取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演出,通过高水准的文艺作品、接地气的文艺输送,提高供需匹配度,不断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活动现场

2022年,江宁区全年引进省市优质精品剧目及本土原创锡剧共18场,全年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46场,向旅游景区及村(社区)提供更多小型、轻型戏曲作品,全年送戏下乡演出80场。借智借力南京大学生社团、民营院团、区文化馆民乐团、基层文化团队等文艺队伍,以公益性小剧场为载体,打造“江宁音乐客厅”品牌活动。面向全区征集优秀作品,择优在江宁区美术馆、区文化馆展厅及市民中心大厅举办“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书画摄影展及“云展览”。搭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设立更多市民可以广泛参与的导赏、体验、展示、比赛等活动项目。深化“我们的节日”活动,引导人们体悟新时代的幸福底色。

近年来,江宁区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高质量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获得全省首批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江苏省第十四届“五星工程奖”等荣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擦亮江宁文化服务品牌,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不断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充分展示江宁高质量发展成果,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演出演播创新,实实在在地让周末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话剧、赏一场画展、观一场电影,成为市民的生活选项,让‘江宁之春’愈发成为一份有着江宁印记、能够引起新老江宁人共鸣的文艺情结和诗意情怀。”江宁区文旅局负责人说。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