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治骏 摄
【这是“红楼梦中人”在南大“平凡的一天”】
“铁娘子”王熙凤:
前学生会主席尤氏病倒,王熙凤暂代职务。
早上六点王熙凤就起来了,在四食堂胡乱吃碗豆腐脑就跑到大活工作,学团工作任务繁重,各个部门都找她汇报工作。自从她上任,学生会风气大变,各部长干事无不称赞。
上午凤姐在专业选修课翻转课堂上大出风采,她的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十分出众。
下午在张心瑜小剧场进行红楼大类迎新晚会彩排,凤姐在台前幕后奔波忙碌。
晚上,到国外做交换生的男朋友贾琏给王熙凤发微信汇报情况。
等到所有工作和作业都做完了,已经深夜两点了。
“义侠”倪二:
倪二和实验室师兄约好今晚涮火锅喝酒。回到宿舍,贾芸在和小红视频聊天,二人低头自习,偶尔喝水抬头看看屏幕里的对方。
倪二心想:火锅要人多才热闹,就约贾芸一起来。电脑那头的小红听到火锅,也要来聚餐。
晚六点,小红带上室友佳慧前来赴宴,众人前往学校对面的火锅店。
小红、贾芸、倪二都是擅言谈的大方爽利人,火锅还没沸腾,大家就熟络起来了。因为两个女生在,师兄明天还要实验,今晚就没喝酒。
柔韧的毛肚在红汤里翻飞,鲜嫩的虾滑在白汤里碰撞。吃货佳慧不停涮肥牛,埋头猛吃。
贾芸高谈阔论,从美国局势对出国留学的影响,谈到国内就业和考研大形势。
杯盘狼藉之势渐显,锅内汤的高度渐渐下降。大家相谈甚欢,倪二趁着吃得痛快开心之际,用奖学金请客。
“狗粮狂魔”贾芸:
7:00 起床,给小红发微信道早安,解释为什么昨晚说了睡觉后一小时又给贾宝玉的朋友圈点了赞。
7:25 在二栋楼下等小红。
7:30 陪小红吃饭,送小红去教室 。
8:00 抢寒假火车票;上课。
10:00 小红发消息说今天有点忙,晚上见面,并附赠一个么么;回复小红两个么么。
12:20 吃午饭。
14:00 在图书馆肝ddl 。
18:20 吃晚饭。
19:00 打球 。
20:30 回宿舍洗澡换衣服 。
21:00 出门买奶茶,接小红下课。
21:20 转操场;讨论平安夜及圣诞节计划;试图向小红套出新年惊喜是什么,未果。
21:50 回宿舍,洗漱。
22:30 微信上和小红道晚安。
24:00 睡觉。
佘治骏 摄
“姐妹情深”林黛玉:
林黛玉早上起来看见阴雨绵绵,又见满路上掉落的花朵树叶被踩成烂泥,心情又更加郁闷了起来。
看着一旁睡死的湘云,“算了,睡吧睡吧,这样的天何必早起自寻烦恼”。
内心这样想着,便出门了。
身为环境协会的会长,黛玉从6栋走到文学院、新媒体学院,一路上纪录了校园植物的状态,冬天到来,草木皆失去了生气,黛玉不禁落下泪来。
下午湘云躺在床上追剧,见黛玉进门,请黛玉把零食递到床边,黛玉无奈落下狠话,“我要是下次还递给你,再不活着”,一边把零食拿给了湘云。
夜晚,黛玉悠悠地散步到了众创空间,去上“书法的创意凝练与工艺呈现”课程,两小时过后,再出教室,已可看到月亮高挂,黛玉看着那满月,不禁想起那遥远的苏州、以及见不到的家人⋯⋯
感伤之际,电话响起,只听见湘云那头传来:“欸~黛玉你在23栋那儿吗?帮我带份烤冷面回来吧!”
【为啥要让红楼梦中人来南大过一天?】
还原人物生活,更容易理解作品
“红楼人物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一天”这个作业命题看上去一点都不“花式”,但苗怀明却有深意:“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花式作业,具体要求是:选择一位红楼人物,假定他在南京大学某院系学习,请描述其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天的生活,要求里面提到的课程、地点等信息是真实的。字数在二三百字。”
苗怀明告诉记者,之所以布置这样一个看起来一点都不花式的作业,与自己提倡的阅读理解《红楼梦》的方法有关,“《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日常生活的小说,具有逼真的艺术效果,应该将其中的人物还原到日常生活中,作为我们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看待,这样就很容易通过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看到同学们的作业,我感到有些震撼。一下子分不清这到底是红楼人物一天的生活,还是他们自己一天的生活,实在是太真实了,他们仿佛就在南京大学的教室里、图书馆里、食堂里或者门口的小饭店、小商店里。他们可能在赶着ddl,也会纠结到底是就业还是出国,有着属于自己的各种烦恼和欢乐。”
“欣赏《红楼梦》没有那么复杂”
布置这样一份作业的另一层深意,在于让学生们识破关于《红楼梦》的种种“阴谋论”。“现在有不少人研究《红楼梦》走火入魔,作品里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好像必定蕴含着什么大道理和深刻的寓意,走到极端就是阴谋论,似乎《红楼梦》里的每个人物都是阴谋家,一开口说话背后肯定有动机。这完全不符合人情世故,我们在生活中是这样和身边每个人每时每刻斗心眼玩阴谋吗?”苗怀明认为,尽管文学要高于生活,作品中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要理解文学,则必须从理解日常生活开始。“一个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了解的人是无法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也是无趣的。”
苗怀明介绍,之所以要求里面的课程、地点等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一方面是为了好玩,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一种逼真的效果,那就是《红楼梦》里的人物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无处不在,你走在哪里都可以遇到他们,阅读欣赏《红楼梦》没有那么复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