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归来日,吾辈报国时。”“愿尽吾智,强国之强。”深得国家资助远学的恩惠,刘喆十分感激国家的栽培,也进一步坚定了走科研的道路。目前,他已在“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相关研究实现了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的大幅提升。据悉,该项研究的落地应用在国内还是空白,刘喆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为该应用在中国的落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天内,感激之情在笔尖缓缓流淌,古文致谢一气呵成,刘喆感慨道:“与其说这是热爱古文的力量在推动,倒不如说这是10年求学来最热切的情感爆发。”今年4月初,从小学开始就热爱古文的刘喆,想用一篇古文为博士生涯画上句号。“我父亲是语文老师,从小他就带我看古文、写古文,直到博士期间,我仍然时不时用古文写几篇生活学习之感,我想用求学之始培养的热爱,写下求学之终内心的情感,这也算是一种坚持和圆满吧。”
“刘喆师兄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仅科研做得好,还非常谦虚,在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懂得感恩,不忘还要继续前行。”同门师弟陈野风看到刘喆师兄的致谢,深受感染。
记事起就结识了古诗文
本科毕业生引经据典致敬青春
“文风复古、对仗工整、引经据典、字字真切。”南工大土木学院本科毕业生郑皓洋在朋友圈发完自己的本科论文致谢后,圈粉无数。“也没有特别的用意,就是有感而发。”郑皓洋告诉记者,这篇致谢他大概花了两个小时写成,全文625字,没有刻意修饰,一切都是情感的自然抒发。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郑皓洋没少引经据典。郑皓洋第一个感谢了父母:“一谢父母恩,赐发以劬劳;父母道德高,循子以良教;惟愿学有成,顾盼轻厘毫。”其中,“赐发以劬劳”出自《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 “顾盼轻厘毫”出自《孔丛子·连丛子下》:“公顾盼崔生,欲分禄以周其无,君之惠也。”郑皓洋坦言,小时候,父母在部队,虽不经常在身边,但是他们的教诲一直伴随着自己。从小就对语言很敏感的他,幼时就爱读《唐诗三百首》,小学和初中时便开始熟读《古文观止》《说文解字》《诗经》等经典书目,时至今日,对古文的热爱从未间断过。
“艰难困苦事,玉汝便于成”成为郑皓洋四年大学的真实写照。大学期间,郑皓洋刻苦学习、认真踏实,大二时他还以满绩点的好成绩获评国家奖学金,大三时获评校长奖学金,大四毕业时成为所在学院唯一一名“江苏省优秀毕业生”;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土木专业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既缁难再白,勿谓一丝微;临别行阔步,恰似来途路。”面对未来,郑皓洋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已经成功保研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他坦言,还会像来的时候一样,毫不犹豫地朝下一个征程阔步前进。
通讯员 朱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菲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