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医生看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这些冷门心脏“知识点”同样性命攸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一集一个案例,片尾还有一集“知识点”的提炼解说,从科普角度看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很像一部故事版的心脏知识大全。心房、心室、瓣膜、主动脉……心脏的很多结构都会出问题,有哪些知识要更新?又有哪些您不知道的“冷知识”?心外科医生看剧,提醒您这些冷门的心脏“知识点”,同样会性命攸关。

实习生 曹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见习记者 吕彦霖

看剧:

十岁男孩患有先天性二尖瓣狭窄,三年前换了人工瓣。可孩子逐渐长大,心脏也随之长大了。过去的人工瓣已经和心脏不能匹配,怎么办?剧中,面对患儿钟小星的难题,唐医生选择为其更换成人瓣,避免成年后的第三次手术。

南京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莫绪明

医生解读:

相比换瓣,瓣膜整形更适合孩子

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莫绪明看来,儿童的“换瓣”难题主要在于需要长期抗凝以及青春期容易造成的外伤撞击。而如今相比于直接换瓣,二尖瓣成形术正被越来越多的接受和运用,该技术也成为高水平外科医生追求的方向。

如果将上世纪五十年代称为心脏瓣膜病的“1.0时代”、九十年代称为“2.0时代”,那么在2000年之前通常面对患儿瓣膜实在不行的时候都会进行换瓣手术。“但是现在我们建议儿童尽可能地不换瓣,瓣膜成形术可以帮他们度过缓冲期。”莫绪明院长说到。

二尖瓣成形术是对空间设计、缝合技术有着超高要求,甚至连长度都需要仔细计算的一系列处理措施。通过对瓣膜前叶后叶每一个部分进行分区,哪个分区有问题就治疗哪个分区,以达到精准化处理,而不是简单的缝针修补。莫绪明院长更是将成形术比作一种艺术品的再造。他介绍,即使是面对较为严重不得不换瓣的病例,通过多次成形也可以将换瓣时间尽可能推迟到十五六岁,此时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换的瓣膜就和成人是一样的了,无形中也避免了需要三次换瓣的窘境。

莫绪明院长手术中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学科水平的不断进步,无论是换瓣手术的技术还是瓣膜的质量都已经完全过关,那为什么直接换瓣却不是治疗儿童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方案?换瓣又为何仍旧不得不面对可能失败的风险?莫绪明院长指出,这个过程中抗凝恐是最大挑战。“瓣膜换到身上之后,身体会认为这是异物便产生一种‘防御机制’。血液会发挥凝血功能黏附在周围,很可能导致血栓。”莫绪明院长指出,血栓不仅可以引起周围组织的栓塞,更为严重的则是栓子可能一路“跑”进脑部形成脑栓塞,或是“掉”到肺里引起肺的栓塞。因此,换瓣之后想要保持血液不凝固的状态、健康地生存下来,就必须认真服用抗凝剂。

可抗凝剂与有着立竿见影止疼效果的止疼片不一样,抗凝剂的作用并没有吹糠见米那般明显。对于儿童青少年,特别是步入青春叛逆期的患儿来说,莫绪明院长直言,在此阶段一旦服药医从性不好,即使是一段时间的停药也可能造成很大的血栓危害。

与此同时,对于换瓣的孩子而言“青春期风险”除了服药难,还在于运动外伤的冲击。“对正常青年人来说头撞一下或者身体哪里破了按一按也很容易止血。但对于这类孩子来说,因为凝血功能很差,头一撞之后就很容易引起脑出血,且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看剧:

连续几天头疼得厉害、心口闷、脚上还长了个白斑并且有痛感……这样的患者驾车时突发脑梗发生了车祸,火眼金睛的唐医生了解病情后顺藤摸瓜,抓出了脑梗背后“元凶”心脏粘液瘤。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黄福华


医生解读:

心脏粘液瘤状如果冻,有引发猝死风险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在身体局部形成的肿块,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心脏肿瘤也不例外。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黄福华介绍,心脏肿瘤虽不常见但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肿瘤是由转移性疾病引起的,通常是癌症。相较于恶性肿瘤,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更为常见。心脏粘液瘤就是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的一种。

记者了解到,粘液瘤是一种团块状或葡萄串状的半透明胶冻状物,像果冻一样松软易碎。因此良性的心脏粘液瘤并非没有危险,正如剧中患者一样,黄福华告诉记者,由于长在心脏,粘液瘤很有可能会脱落,“心脏粘液瘤脱落的部分在哪里栓塞,哪里就会有症状。比如在脑部形成脑栓塞,在四肢形成四肢栓塞,造成缺血症状”,黄福华解释道。

黄福华主任医师在手术中

与此同时,体积很小的粘液瘤虽然可以没有症状,但体积过大的粘液瘤即有可能堵塞素有“单向活门”之称的二尖瓣,使血流无法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从而导致昏厥甚或引致猝死。

“我们一年2000多台心脏手术,心脏粘液瘤有二三十例。总体来说这个肿瘤还是比较少见的。”黄福华介绍,通常心脏粘液瘤患者早期并不会出现症状,但随着瘤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猝死的风险较低,目前已经可以通过简单的心脏手术或者微创手术来解决。

图源 视觉中国

一台手术可能一站十几个小时

心外科手术是外科“宝塔上的明珠”

在一堆大老爷们的心外科,出现一位女生非常“扎眼”;芒果=“忙果”,因为谐音梗,医生护士值夜班尽量不吃芒果;下了手术台,“吨吨吨”先喝掉整瓶矿泉水……在正经的医学病例与科普之外,《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还展现了心外科日常工作中生活化的一面。在医生看来,也很能引发共鸣。

“从刀刺伤、急性心梗、到主动脉夹层、心脏移植,在心外科大大小小的手术,少则上台两三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黄福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心外科从业十几年,心外科手术有所有外科中“宝塔上的明珠”之称,心外科从业几十年,面对那些最复杂、最凶险、最为紧要的病情,黄福华也总是抱以时刻警惕的态度守护这颗“宝塔上的明珠”。“人很坚强,腿断了人可以活,哪怕少一个肾脏也可以活。脑袋就算昏迷,但心跳还在、还能恢复,就还有希望。”

在莫绪明院长看来,心外科是外科“宝塔上的明珠”,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心胸外科更是这颗明珠中的“珍品”,是一般心外科医生不敢涉足的领域。同时,手术结束,医疗并没有结束,“心外疾病很多并不是开个刀就可以解决的,它会带来一系列长期的问题,社会层面、心理层面都存在。”

 图源 视觉中国

这些心脏疾病也要小心

心梗:心梗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往往会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出现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是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发病120分钟内是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发病后60分钟内血管开通最佳。为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治疗,就不能忽视“心梗”发作前的蛛丝马迹。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需要引起警觉。专家提醒,若发生类似心肌梗死征兆,要及时拨打120,在医生到来之前,就地平躺休息。如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切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有条件的话采用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直至医生到来。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最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层破裂与中层分离,血液通过破口进入动脉壁内,使动脉壁撕裂形成夹层。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多表现为剧烈胸背痛,难以忍受,常伴高血压,可累及全身重要血管,随时可能因血管破裂死亡,还可造成中风、心肌梗死、肠坏死、肾功能不全、内脏器官缺血等,相当多的病人来不及就医就致死亡, 2 周内死亡率高达 75% 。一旦出现像胸背部撕裂性剧痛这样的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