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影力波|四季轮转,一对“被抛弃的人”从相识到相守,《隐入尘烟》种下满满诗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日,农村题材文艺片《隐入尘烟》全国上映,这是李睿珺导演的第六部剧情长片,有着“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光环,然而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今天,上映13天的票房为800万。口碑方面,上映以来,豆瓣分持续上涨,罕见地从7.8升至8.4,成为今年截至目前国产院线电影中的口碑最佳。或许,最终它的票房成绩会像片名一样“隐入尘烟”,但在观众心中却种下了满满的诚意和诗意。

四季轮转,一对“被抛弃的人”从相识到相守

《隐入尘烟》是一个从农村土地里长出来的故事,以真实农村现状为背景,在对西北农村生活图景的描摹之中,展现了来自小人物扎实而坚定的力量。电影如同纪录片般平铺直叙的镜头语言,呈现了农事耕耘的周期,同时也将一场农村婚姻的始末映于大幕。其间蕴藏的力量,也跟着四季轮转展现得淋漓尽现。

影片中,马有铁是村里的困难户,老光棍,年纪挺大,沉默寡言,只有一头驴相伴,被自己的亲人随意使唤。曹贵英是一位身患痼疾、被哥嫂打骂的农妇。双方的家庭都不愿意继续负担他们的生活,索性牵了线,做了媒,于是这两个“被抛弃、被嫌弃”的人生活在了一起,婚后他们经历四季,经过自然质朴的劳动生活,收获了粮食的丰收,也收获了爱,生活“开出花儿”来。

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那些“琐碎又细微”的细节迸发出了爱情的力量和生命的力量:有铁印在贵英手上“跑到哪里都丢不掉了”的麦花;贵英一遍遍来回加热,揣在怀里等在寒冷中递给有铁的一玻璃瓶热水;热乎的馍馍,有铁先掰下一块儿递给贵英;用灯泡孵化小鸡,孵化的纸箱挖了很多小洞洞,灯亮了,意外带来梦幻的灯光秀;搬了三次家,每次都要小心摘下又仔细贴上的大红“囍”字;他们一起在河渠里洗澡、抓鱼;还有小心翼翼安上的燕子窝,把水桶里的蝌蚪放生,铲断又埋下的麦苗…….一年四季,在大地上播种、施肥、等待收获,他们也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守。

影片并未止步于对一个现代伊甸园的描摹。有铁和贵英还要承受旁人的冷眼、嘲讽和利用。两人对此并不介怀,几乎是以百折不挠的柔韧在坚持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完全不在乎外面的世界如何。

导演回乡当了一年农民,盖房养鸡和农作

从《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到《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李睿珺导演的作品往往与他的家乡有关,此次《隐入尘烟》也不例外,依然讲述他成长的那块土地的故事。

为拍这部电影,2020年2月份,导演李睿珺回到老家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花墙子村,当了一年的农民,他盖了房子、养了鸡,片中很多农作物都是他和亲戚一起播种、收割的。

记者看到,李睿珺自己在豆瓣评论区写了一篇影评,“我在田埂边的树桩修改剧本,看到眼前躺在田埂上休息的海清老师和在远处播撒种子的农人,瞬间让我对电影和种子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农民在把种子撒进地里,在日复一日的全情陪伴中收获粮食,而电影剧本中的每一个字就像农民撒进地里的种子,它们最终在镜头中结出果来。”

李睿珺认为,他做的工作就是“在日常中提炼电影,然后在电影中去还原日常”。写作剧本、拍摄电影的过程就是发现生活,呈现生活和总结生活的过程,如何感知和捕捉日常中微妙诗意瞬间使之变成永恒的过程。

“职业演员+素人”碰撞出不凡的效果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西北农村题材电影,《隐入尘烟》的口碑分一路高涨,离不开两位主演的出色演技。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该片由职业演员与素人搭配出演,其中,南京籍演员海清饰演残疾的曹贵英,而李睿珺的小姨夫武仁林饰演马有铁。

海清是电视剧“国民媳妇”,当曹贵英以头发凌乱,皮肤黝黑,手控制不住地发抖,走路时两腿僵直,脊柱侧弯严重,时不时还小便失禁的形象出现在镜头里时,观众很吃惊,给予海清“毁容式演技”的称赞。

李睿珺说,写完剧本后他给海清看,并解释说需要5次拍摄,而且每次都必须要去体验生活,基本上一年的时间被切得稀碎,接不了其他时间长一点的戏。而海清说可以。

为了演好曹贵英,海清很早就进入剧组,住在位于甘肃农村的男主角武仁林的家里熟悉环境,并随导演参加当地赶集,学习当地方言,喂牲畜,干农活,深入体验生活,前后历时10个月之久。农村方言的挑战之外,海清还要挑战残疾妇女的肢体行为和动作神态,而且随着她跟男主角的情感和生存境遇经历不断的改善之后,她手颤抖的方式和身上的状态也要发生细微变化,这种抽丝剥茧的、一点点拿捏的方式,对演员都是有挑战的,海清在其中贡献了精湛表演。

而饰演马有铁的武仁林,是李睿珺的小姨夫,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李睿珺表示,小姨夫的好处在于他本身就是生活在村子里面的农民,劳作的那些事情他不需要去体验生活就很会。所以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成功塑造出了善良木讷的马有铁一角。此前不少农村题材影视作品运用过“职业演员+素人”的模式,农民演农民,自身的真诚淳朴、身上的草莽劲,以及无技巧痕迹的演法,为这类影视作品追求的真实性如虎添翼。

观众感叹“唤醒被淡忘的农民、土地、家园”

记者注意到,《隐入尘烟》虽然聚焦乡村,但一线城市的票房占比最高,影院里有很多年轻观众,全程没人看手机,完全沉浸在片中。有观众说:“中国当下的电影,离大地、离泥土都太远。地里的麦子注定是要被镰刀收割的,从冬到春到夏到秋,它们静默的一生,很少有人在乎,幸好,李睿珺在乎。”

不可否认,《隐入尘烟》唤醒了一些现代人遗忘和忽视的农民、土地、家园。电影里,近7000斤粮食只能卖3000多元,再刨除水分重量,除掉种子化肥等成本,最终也就收入2000多元。很多观众表示,第一次听说这些耕种细节。为此有网友解释表示,耕种本来就是一个大工程,更何况在缺乏机械化的地区,对于农民来说,这唯一的经济来源系着全部的身家性命。

很多观众表示,影片的节奏很慢,很“静”,却让人很代入。马有铁和曹贵英要建一间自己的房子,电影展现了这个全过程——马有铁娴熟地制作土坯,一铲一倒,一片土坯晒干时很壮观;砌墙时,两人加上驴,搭伙干活,雨槽瓶瓶哨声响,智慧又诗意浪漫;布置房间时,一再确认“囍”贴得是否齐整……观众们在长镜头里见证了一个寄托了爱、希望和汗水的家被一砖一瓦地建了起来。所以,在片尾,当这间房被挖掘机冰冷地摧毁时,观众也有了一种强烈的切肤之痛。

“土地静静地接纳一切。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它都接纳。有铁和贵英也接纳一切,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来自土地的馈赠。所以说,人的一切都是由他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的环境来决定的,包括为人处事的方式,他生命哲学的这一套体系都根植于这片土地。”李睿珺曾向媒体这样介绍说。

【多说一句】 “农村+”影视作品出现更多可能性

“看《隐入尘烟》,大家是看不了吃亏,看不了上当,不小心还免费学了好几样技能,比如孵小鸡、徒手造房,种庄稼的全流程。假如要计划回归朴素生活,这个电影相当于一个劳动手册。”导演李睿珺在社交平台上这样调侃他的《隐入尘烟》。

一年四季,耕种、灌溉、收割、脱粒,加上盖房,《隐入尘烟》牢牢锚定了“土”,整个故事像一首农事诗,展现出了当今社会的人们所渴求的家园扎根感。李睿珺曾直言,马有铁从土地里面收割粮食,而他们从土地里面收割电影。

其实,这些年,院线电影中涌现出不少农村题材文艺片,像《北方一片苍茫》《米花之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一点就到家》《我和我的家乡》《寻她》等等,导演主创们在展现形式上推陈出新,这些作品大多口碑不错,不同程度地延展了农村题材的受众面,在一二线城市受追捧,也让市场看到“农村+”影视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希望有更多的创作者“隐入尘烟”,做家乡土地的记录者。

实习生 王易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孔小平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