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气象
为什么中伏有的10天,有的20天?
我国古人采用“干支纪事”的方法用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所谓“干支”就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但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几乎每年都不一样,所以与“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中伏”天数则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热在三伏,为何中伏最难熬?
夏天,北半球倾向太阳,太阳光的方向与地面近乎垂直。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天上最“高”,理应是最热的一天。但在实际上,最热的天不是夏至,而是一个多月后的“三伏天”。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每天的平均温度就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差,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夏至那天北半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热量的确最多,但是在夏至过后的几十天中,虽然太阳的位置不是最高了,但还是相当高;日照不是最长了,但还是相当长,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还是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温度不断升高。
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加上七八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也就更热。
三伏天民间自然也会传承下来诸多食俗,民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北方三伏天的传统食俗。二伏“吃面”,原是指食用“热汤面”。此时新粮入户,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的一身汗可以祛除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现在伏天里可以躲在空调房间里,但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都要避免长时间冷风直吹;护好咽喉和后心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饮食注意少寒凉,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今天长江以北有强对流天气 短时阵风8到10级
26日早晨,淮安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水,盐城、扬州局部地区出现红色回波。 根据江苏省气象台的监测,26日05时-08时,宿迁、扬州、盐城3个市的12个乡镇(街道)的降水量达到25mm以上,其中宿迁1个乡镇(街道)的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前3位分别是宿迁泗洪朱湖镇 52.0mm、扬州宝应望直港镇 47.3mm、扬州宝应安宜镇 38.3mm。盐城1个乡镇(街道)的极大风达到8级以上,为阜宁古河镇 19.9m/s(8级,06时24分)。目前,降水回波位于沿淮地区,向偏东方向移动。06分)。
根据省气象台上午9点发布的预报显示,7月26日08时至7月27日08时,沿江以北地区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等,局部大到暴雨,其它地区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最高温度:苏南地区36~37℃,沿淮和淮北地区29~30℃,其它地区32~33℃,全省东南风3-4级,有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8-10级。
27日08时至28日08时,淮北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中到大雨,其它地区多云,午后有分散性雷阵雨。最高温度:沿江和苏南地区36~37℃,淮北地区32~33℃,其它地区34℃左右。
南京市气象台7月26日11时10分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六合、浦口、江北新区、主城区、江宁等区的部分街道(镇)将出现雷阵雨,并可能伴有雷电、8级以上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