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你狠狠心咬咬牙去购买了票,可也未必代表能够如愿以偿地去欣赏这场音乐盛事,一个接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迎面出现,“比如说它临时被取消,或者你因为各种缘故需要退票,又陷入了‘退票难’的问题。”
赵伟告诉记者,其实这些问题最终还是亟待主办方去解决,包括对票价的规范以及对退票的处理。如果遇到了不可控的因素需要办理退票,应该先为消费者提供畅通的退票渠道,后续信息通知到位。另外,现场的服务更应该“对得起”票价,不说让观众感受到快乐,至少不应该是失望和沮丧。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中国的商业活动自古以来强调诚实经营,还有一个词叫“和气生财”,“如果经营者总抱着‘我定那么高,你爱来不来’的态度话,到最后一定不是双赢的结局。”
另外在赵伟看来,票价增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营者对目标市场的不确定,“他们带着焦虑和怀疑,也不自信,通过定高价来快速收回成本,免得吃亏,没有一种细水长流的心态。”
“这样讲并不是给经营者找借口,找托词。而是跳出消费者的角度,尽量以全面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来思考一下音乐节主办方(经营者)除了以高票价获利之外,有没有其它因素的刺激。”但是无论如何,经营者都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实际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如果定高价,产品服务是不是跟得上?“跟不上的话,我觉得商家的这种高价销售模式恐怕不会长久。”
采访的最后,赵伟忍不住评论道:“我们期待演出以及各种刺客的‘终结者’出场。这可能有赖经营者、消费者及监管者的共同努力。比如,行政部门保障稳定的营商环境,企业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消费者则要擦亮眼睛,表达出自身的合理诉求。”
好好的音乐节变成了“音乐劫”,谁应该反思一下?好吧,愿音乐节听歌再无“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编辑 : 孙庆云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