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 | 传承非遗文化,品味畲乡风情,大学生们走进畲寨,传唱中华好“畲”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畲族,一个传奇的古老民族,盘瓠与三公主的传说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畲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拥有双音、刺绣、火凤凰习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了解畲族历史,领略畲乡风情,传承非遗文化,8月12日至15日,江南大学商学院“云端助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闽东畲乡,品畲茶、穿畲衣、唱畲歌、跳畲舞。实践队员们在感受“山哈”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对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体现了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走进畲寨,传唱中华好“畲”音

“五业兴旺山哈乐,幸福畲歌颂党恩。”猴盾村党支部书记、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传承人雷美凤老师唱道。在动听的民歌声中,实践队员们感受到畲乡百姓对党中央的浓浓情意。

有人烟处有歌声,好歌传唱万里扬。“畲族二声部‘双音’是畲族山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山歌歌种,唱法独特。”在猴盾村的文化广场,雷老师自豪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在2022年央视春晚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中,雷美凤老师携手弟子雷清梅走上春晚舞台,将《采茶歌》唱响大江南北。

实践队员们从雷老师口中得知,她从8岁开始学唱畲歌,但由于畲族没有文字,口传心授的畲歌面临着传承的难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蕉城区的民族中小学开设畲族民歌教学。为了畲族文化能代代相传,雷老师走上三尺讲台,将“双音”唱成年轻一代的“流行歌”。团队里的畲族姑娘钟妙清回忆,在蕉城民族中学求学时曾上过雷老师的畲歌课,“传播和保护畲族文化,是每一位畲族儿女的责任。现在传承的担子落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

畲汉同心,舞出时代新风采

“远方的客人来了来了,先喝三碗茶请你解解渴”“龙角吹响了铜鼓敲响了,青山绿水围着你入座”,实践团一走进猴盾村便听见畲族姑娘们悦耳动听的欢迎歌。热情、美丽是实践队员们对畲乡人民的第一印象。

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猴盾村畲族服饰坊,向一位畲族奶奶观摩学习畲族彩带的编织技艺。

彩带,是畲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主要的图样纹饰有“十三行”“水击花”“五字带”等。畲族彩带图案复杂精美,编织前需要精心设计打好腹稿,编织过程中耗工很大,多者几月,少则数天,是极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在编织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畲族姑娘定亲日,当男方把定亲礼送来时,女方的回礼之中一定要有姑娘亲手编织的两条彩带,这就叫定亲带。

山间的清风吹散了满身的疲惫,告别了奶奶,实践团前往猴盾村广场观赏极具畲族特色的舞蹈《畲乡板凳》,并向以雷美凤老师为首的舞蹈演员队伍学习如何演绎板凳舞,现场氛围十分热烈。畲族民间舞蹈主要用于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舞剧《山哈魂》,系国内首部以畲族文化为题材的原创舞蹈,“这部舞剧展现了‘畲族歌王’钟学吉倾尽一生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与血脉的故事,也融合了大量的畲族元素......”雷老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实践团带队老师吴松说:“青年学子传承畲族非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主动了解畲文化之根基,担当畲传承之使命。”

青年学子,参观畲宫担使命

物华天宝畲族宫,勤勇团奋畲族魂。8月14日,实践团来到坐落于金涵畲族乡亭坪村的中华畲族宫。一踏入畲族宫门,便宛如穿越回了千年畲寨。

一族信史承前启后,六姓新篇继往开来。实践队员们参观畲族文物馆,在畲家讲解员带领下了解学习畲族的活态文化。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们动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虽不在闽东,却时刻心系畲族人民,这极大激励我们为了畲族的发展奋斗拼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先后前往历史厅、风情厅和现代厅,听畲寨故事,唱畲家民歌,尝畲民乌米饭,观畲族博物馆,参观学习畲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以及筚路蓝缕的振兴之路。通讯员 吴松 刘华宇 钟妙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波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