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处暑养生,消暑清润防秋燥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处暑节气后,天气逐渐转凉,气温开始下降,降雨也逐渐减少。虽然暑气逐渐消退,但晴天的炎热不亚于夏季,真正意义上的秋凉尚未到来,而秋燥却已悄然而至。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主任骆天炯提醒,燥邪当令,此时要注意顾护人体津液,润燥养肺,以养阴、清热、润燥为重。

【起居养生】

处暑时节为冷热交替之季,自然界的阳气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骆天炯,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既可避免肃杀之气,亦有助于肺气的舒畅。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有利于缓解秋乏。

图源 视觉中国

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散步、慢跑、跳绳等慢性运动,以全身稍微出汗为宜。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时间宜选择在傍晚,每次半小时左右,选择避风处。

【饮食养生】

“这段时间的饮食养生讲究淡补,少辛多酸。”骆天炯告诉记者,淡补既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能有效降低“秋燥”对人体的侵扰。多吃山药、绿豆、红枣、百合、银耳、沙参、鸭子等滋阴润燥的食品,尽量少进食辛辣食物。多吃一些秋季应季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等。

图源 视觉中国

另外,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

还有一些膳食养疗方可以选择,如百合莲子汤可以安神养心、健脾和胃;香菇豆腐汤清热润燥、生津降浊等;另外,枸杞雪梨汤、百合银耳粥也是不错的选择。

【穴位养生】

此时节秋燥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裂的燥症。肺为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护卫肺部,防燥邪伤肺。

迎香穴

(1)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2)功效: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旁,脉气直通鼻窍,故通经活络、通利鼻窍之作用甚强,是治疗各种鼻子疾患的要穴,还能湿润鼻腔,阻止病邪入侵,尤其是在燥邪盛行的季节。

(3)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摩迎香穴,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坚持按揉3~5分钟。

天突穴

(1)定位: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2)功效: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能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等。

(3)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摩天突穴,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坚持按揉3~5分钟。

通讯员 张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