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交警生涯,
从“乘风破浪”到大街小巷
自《宏琪说交通》开播以来,平均收视率高达7%,是南京电视台所有频道中同时段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网络综合播放量更是超过六十亿次,获得一亿多次点赞。节目先后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一等节目”、“全省实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优秀作品”等表彰。
王宏琪祖籍山东,18岁那年,怀着对“乘风破浪”的向往,他参军成为北海舰队的一员。穿上海魂衫,与军舰为伴、以海洋为岗,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退伍后,王宏琪回到南京,成为一名交通警察。年仅24岁的王宏琪从交警二大队的路面执勤岗位开始,认真学习交管知识。“从内环东线走,中山东路控制流量!总院门口安排警力,确保优先送医!”一手抓电台,眼睛盯着全市道路监控画面,熟练调度道路交通事故与应急处突。脚下不再是壮阔渺远的深海大洋,而是阡陌交错的城市道路。
37年交警生涯里,王宏琪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个人嘉奖4次,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并记个人二等功,2016年被评为南京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最美退役军人”。作为交警主持人,他还曾受邀参加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特别节目《平安行·2015》,以及中央电视台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平安中国行”节目录制,指导《大拇指行动:为文明出行点赞》全国交通安全日特别节目,并于2014年受邀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公安部交管局专栏节目。同年,他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全国交通类十佳主持人”。
“半路出家”走到台前,
只在父亲去世那天停更
在2005年之前,王宏琪并没有接触过电视节目录制工作。2005年11月7日,宏琪由“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幕后形象走到台前。半路出家、中年创业,王宏琪每天对着镜子反复演习比划,最终通过遴选,以四十多岁的“高龄”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新兵”。
马路成了他的“办公室”,路面就是“办公桌”,现场就是“素材库”,一年365天不间断,成就无数市民的每晚必看节目。一周要做 7 条视频,17 年间,王宏琪只因个人原因停过一天节目,那是 2015 年父亲去世的那一天。
虽然刚开始采访风格也曾引发争议,但王宏琪努力从每一个当事人身上找亮点,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毕竟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比如同样是追尾事故,有的是因为没有保持安全车距,有的是因为开小差了,有的是因为看手机分心。
“做说交通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南京交通的改变。交通工具变了,交通意识变了,市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他举例说,“以前有段时间,南京路面上经常能看到故意遮挡号牌的情况,包括结婚的时候贴个‘百年好合’的,现在路面上,几乎没有了。”
60岁生日光荣退休,
传播交通文明没有“句号”
做现场出镜主持人17年,六千多档日播节目影响了无数驾驶人的行为、避免了无数潜在的危险。王宏琪说,《宏琪说交通》的节目特点决定了没有提前设定好的“剧本”或“布景”,必须每天关注突发、跑赢时间,到现场得快速判断出事情的新闻价值和教育意义,并梳理应用法律,罗列出逻辑关系合理、平和亲切又有教育意义的主持词,对事故的判断、讲解的节奏和沟通的舒适度都提出极高要求,而正是这些特质,赋予了节目无与伦比的真实感、新鲜度,也考验自己的综合能力。把交通文明传递给广大观众,将出行安全传送至千家万户,即使在临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夏季,他仍然在罕见的高温天气下坚持摄录、不曾懈怠。
“今天就说这么多,我是王宏琪,欢迎明天继续”,以此与大家告别,接下来会有新的接班人继续接手说交通栏目。从人民警察的岗位上光荣退休,王宏琪将迎来自己的60周岁生日。王宏琪说,传播交通文明没有“句号”,他将继续关注着自己热爱的交管宣传事业,在增添交通文明“底色”、奠定交通安全“基石”上发挥“传帮带”作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