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老船长”窦正满:自主创业18年创立亿元企业,优先录用复转军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作为投身部队26年的上校正团职干部,转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在自己喜欢的航海领域做起了拖轮生意,并致力于我国的军民融合事业。同时,因为对部队的满腔热忱,他积极招录退伍战士及转业军人,带领战友们一起向前,为一起过上好日子而努力……他就是窦正满,最近被评为江苏“最美退役军人”。

放弃做公务员

“老兵”创业“一战成名”

2004年,在原总装备部海上航天测控中心工作了26年的窦正满,从上校正团职教练船长岗位上转业。按照当时的大环境,加上自身的资历和能力,转业成为一名公务员,是妥妥的选择。但窦正满最终选择了自主创业,他想“闯一闯”。

在作业一线的窦正满

当时,一家上海的船务公司向窦正满伸来了橄榄枝,不过他没答应。巧合的是,这家公司有艘旧拖船要退役,窦正满拉上自己的战友,几个人连借带凑了一笔钱,买下来这艘二手拖轮,就开始了创业之路。

2004年的8、9月份,一家熟悉的单位给介绍了一笔“生意”:从杨浦运输一只巨型的大桥桥墩沉箱到当时的东海大桥施工现场。方形的沉箱,在水面上非常不好固定,需要多只拖船协作才能运输,操作难度相当大。不过,有“窦大胆”之称的窦正满没有退缩,亲自协调、指挥6只拖船进行拖运,历时一天,行程100海里,成功完成了任务。创业多艰难,窦正满“一战成名”。

了解内情的同行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敬佩这位部队专业出身的“船老大”确实“艺高人胆大”。从此,窦正满和他的拖轮公司在行业里一炮走红。但窦正满知道,自己这么有底气,主要来自于在部队学习和练就的一身本事。上世纪80年代末,正在部队服役的窦正满,有一次接受了一项任务——从福建掌舵一艘运输船到舟山,船上是400多顿战备物资。但当时海面上的能见度只有八九十米,按照当时的情况,根本不适合开行。要知道,当时船上只有雷达和一些最简单的设备,正要出发主要靠的是掌舵者的“技术”。但但窦正满没有退缩,凭着对沿途海况的了解,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他就像活海图,哪里有岛,哪里的航道有多窄,风速达到10级时起多高浪,这里他都心里有数。”

而窦正满出现在目的地时,对方单位的领导非常惊叹。自此,窦正满在部队里开始有了个新绰号——船老大。“‘船老大’这个词,我们行内的人知道,是具有相当分量的,技术了得。”创业后,下面的员工还会经常看见窦总在亲自掌舵指挥,复杂的任务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公司已经拥有2000至12000马力不等25艘各种型号的拖轮,总功率超过13万马力,是国内最大型的民营拖轮企业之一。近几年,企业的营业收入都在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过千万元。

公司优先录用“老战友”

心系国防守护“功勋测量船”

2019年,“功勋测量船”——远望2号船退出中国航天测量船序列,转赠江阴市人民政府,用于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办公室办公的窦正满

但测量船的管理要求高、专业性强、责任重大,投入大量的精力却没有经济效益,但窦正满带着他的公司,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任务”。这位“老兵”说,这是一件对于国防建设和地方政府都很有意义的事,他和他的战友同事们义不容辞。而这背后,则是他一直以来对部队和军人的特殊感情,缘于一种骨子里的责任感。实际上,这些年来,他做的与军人、军队有关的事情,还远远不止这些。

窦正满十分关注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他的公司不但提倡优先聘用复转军人,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和分公司领导也大多为自主择业复转军人。目前,公司近300多个用人岗位中有13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80多名复转军人,占到了全部员工的三分之一。同时,还优先安排复转军人参加上岗培训,努力减轻政府的安置压力,努力改善复转军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015年,国务院军转办特聘他担任“全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创业导师”,每次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尽力为军转干部提供帮助;2016年江苏省人社厅授予他的公司“江苏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此外,他一直以实际行动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是江阴市唯一的无锡市军民融合协会副会长单位。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高密度发射期,某部队航天测量船停靠码头很频繁,他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航天测量船停靠码头做好服务,还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全力以赴做好测量船停靠码头的工作,确保测量船进出港口的安全。

2015年,公司派大型船舶参加南海重大国防工程建设任务,以优质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赢得了部队的好评,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接手了“远望2号”船后,他迅速组织了10人的看护队,驻扎在船上,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未来,还将致力于将“远望2号”船改造为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这艘功勋卓著的测量船再现辉煌。

回报桑梓为家乡做贡献

助老助学源自家风“正”

习惯在大江大海里搏击的窦正满,却没有淡漠那一颗有关家乡的赤子之心。

从淮安洪泽的乡下走来,一直在江南富庶之地打拼,成为一名企业家,功成名就,但窦正满始终没有忘记老家。10多年前,他的家乡有一条泥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人车难行。当地村里也想修路,但没有资金,跟他商量,他爽快地出资24万元,从此乡亲们出行有了一条清清爽爽的“向阳路”。2022年2月,他又捐资20多万元,为村里的道路安装了166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夜间的小路。此前,他还受聘担任老家一个村的第一党支部书记,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筹措资源。

爱心助学,是窦正满关注的另一个领域。从乡村走来,他深知教育对一个家庭的意义。为此,他多年来坚持助学,既资助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也资助建设校舍等。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他出资100万元设立“奖教助学”基金,用于奖励洪泽朱坝中学的优秀学生和安心乡村教育的优秀教师。“有很多孩子,我可能不认识他的人,但是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我会我的团队一直关注他们的成长。”

每年春节,他都要带着家人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慰问金和礼品。他还会陪着老母亲去贫困人家走访,提供帮助,每一次都是难忘的旅程。“我想,我愿意这样做,是受了母亲的肯定和鼓励,有一次她说,儿子,你这么做非常好,了不起!”这样的家风,支撑和引领着窦正满的公益之路。

从助学到助老再到助困,以及各种各样的支援和帮助,最近五年,窦正满个人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就超过了200万元。这还不包括以公司名义开展的各类爱心活动,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他在公司内及时组织并带头捐款,共捐助10万元支持江阴市抗击疫情;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公司拖轮正常工作,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不间断服务;2022年,他响应江阴市号召,再次在企业内发起捐款,共捐助5万元用于江阴市疫情防控;他还主动联系社区,带领公司支部党员职工积极支援防疫工作,共派出40多人次支援澄江路社区的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