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快评|唐诗里的“糖”,是兴发感动的力量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唐诗,是大唐盛世里最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唐诗里,有“公私仓廪倶丰实”、“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盛世荣光,有“霓裳一曲千峰上”、“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绝代风流;有“黄河远上白云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壮阔空寂;也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少年意气。唐朝,还有无数才气纵横千古留名的诗人,“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写诗成“魔”的白居易……

千年以来,唐诗从不曾在我们的幼儿启蒙和青少年教育中缺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很多人一开始接触唐诗时就被师长尊亲们耳提面命的谚语。大家都读过唐诗,不管是波澜壮阔,还是深闺幽思;是边塞热血,还是空灵山水,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唐诗中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种对唐诗的理解和偏爱,而在这个人人都在加速奔跑无暇止步的快节奏时代,按下暂停键,聊一聊唐诗,或许可以给自己的心一个喘息的空间和休憩的理由,也能给自己的未来蓄积起继续冲刺的力量。

来源:视觉中国

当积淀千年的唐诗,遇上现代科技塑造衍生而来的新兴传播媒介,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变化?今年6月,抖音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书局、字节跳动公益共同推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讲解、诵读,从而完成313首唐诗的短视频化。截至目前,项目话题#我在抖音读唐诗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9月1日,抖音又上线了系列节目《大家聊唐诗》。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领衔,历史学者纪连海、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作家止庵、编剧史航等嘉宾主讲,从古典诗词的精神世界、历史脉络、科学背景等角度,分享唐诗之美。

一些横亘在千年历史长河里的璀璨明珠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得关注、发掘,并开始以更年轻的方式予以传播和重新解读。“我以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大家聊唐诗》第一期里,南开古典文化与中华诗教研究所所长叶嘉莹的这句话,被很多嘉宾和观看的网友点赞。唐诗并非现在那种“心灵鸡汤式”文字,却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对个人起到了实实在在的“鸡汤”疗效。

叶嘉莹说,小时候背诵的诗和经典文章,对自己终身的为人处事、做人方面,都有很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有时能让自己顿然开悟,及时提点自己人生路上不会走偏。江南大学副教授黄晓丹则表示,古典文学并不能帮助人免除生活中必须承担的重负,却也绝不是闲暇者的消遣,不仅仅是失意者的抚慰。自己从老师身上,看到了古典文学体现的奇迹是赋予生命完整性并因之提升生命的尊严,在 “劲风无荣木 ” 的时代,能使 “此荫独不衰”。对于很多人来说,读唐诗里不仅仅能够启发心智,也可以在遇到波折、感觉人生实苦时,给自己加点“糖”。

我们可以在唐诗里冥想“空山新雨后”的山居生活,沏一碗茶感受“春风啜茗时”的惬意,在无人陪伴时“举杯邀明月”,在春眠破晓时“处处闻啼鸟”。对于唐诗,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在《大家聊唐诗》节目中,历史学者纪连海从诗句出发,为我们讲述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组团”在朋友家“蹭饭”的经历,让诗句背后的历史得以鲜活呈现;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则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解释名句,让我们不由惊叹,古代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这些看似“跨界”的解读,背后是中国人对古典诗词长久以来的喜爱。《抖音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古诗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178亿,同比增长168%,短视频已经成为古诗词传播的新课堂。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唐诗为代表的古典诗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在抖音,有许多创作者用朗诵、演唱、编舞等方式,记录自己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正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焕发新的活力,而中国青年们,也正在用更加泛科技的形式,传播中国文化,感受千年文明赋予我们的底气和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徐晓风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