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智商有限,所以请太聪明的同学不要联系我。”
“本人双子座,性格多变,所以请心理承受度较低的同学不要联系我。”
这份自嘲式的官网简历,来自南开大学的教授胡金牛。胡教授写自己出国开展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研究经历,“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介绍自己的教学课程,其中有门课“常因为选课人少停课”;说到自己被评为天津131创新型科技人才,“没啥成绩,是被人强拉进去的” ……没有一句夸夸其谈,全是略带幽默的“自黑”,让人看后感觉好笑,又发自内心地觉得真是牛气。
无独有偶,南开大学陈璟教授的简历亦是如此。这两位教授的个人简历,真是与众不同。生活中大部分人做自我介绍,都喜欢把自己整得“高大上”一点,恨不得扯了各种名头往身上贴金,若是学者还得吹嘘一下严肃艰深的学术成果,很少有人会反其道而行之。胡陈两位教授不走寻常路,简直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
虽然简历通篇充满了自嘲,但没有人会因此轻视低调谦虚的教授。相反,觉得这样的教授真诚可爱,他们颠覆了人们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埋首于书本,钻研学术的教授,原来也和我们一样吃着五谷杂粮,也有坎坷和不得已,上课也有不受学生欢迎的时候。这种坦白和率真,接通了学术精英和普通人之间的地气,进而带来破圈效应,让大家由衷地尊重科学和学者。
一份简历,或许展现的是文风和个性,却又不止于此。窥一斑而见全豹,某种程度上,它又凸显了学风和谦逊的人生态度。对比于当下,吹牛型、忽悠型的学者、专家,两位教授坦陈自身的缺点,自己是什么样子毫不隐瞒,向网友和学生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学术水准处于什么样的段位,也有一说一,不为赚专家费、讲课费粉饰学界完美人设,反而给人俯下身子、接地气、讲人话、求真务实的知识分子形象。
自嘲式简历走红,并非是一种偶然。事实上,在“好笑好牛”的表象下面,蕴藏的是一份真情实感、真牛的底气。都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人们对胡金牛等教授表示的赞许,实则是社会对真才实学的激赏,以及对大学之大的期待。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