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牛眼观|“逛展”成社交新宠,出圈不是偶然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这个国庆假期,不管是宅在家还是休闲旅行,都少不了拍照留念。每到这种时候,朋友圈都会开启疯狂的“晒照”模式。如何在“朋友圈摄影大赛”中不动声色地胜出呢?一种新的社交模式强势“出圈”:逛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成为很多人假期社交的重要方式。

平时忙于工作,很多年轻人缺乏感受艺术和感知文化的体验时间,如今一到假期,逛博物馆、看展览已成为他们探寻生活、结交好友的新方式。还有一些看展爱好者们几次逛展之后,形成了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线下圈子,有了解博物馆的人主动当起“讲解员”,有社交达人经常发布新展览的信息,自然还会携手约好去看展。

“逛展”缘何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首先,逛展式社交的流行与飞盘运动、露营等新兴休闲活动相似,都透露出时下社交模式的一种新动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社交追求逐渐上升。不再仅仅停留在一起消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寻找文化和情感共鸣来构建新的人际关系。 “逛展”为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提供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

其次,博物馆的包容性很强,它既能传递知识,也有类似景点的休闲功能。一边接受艺术的熏陶,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一边发布合适的美好照片视频,和朋友分享自己的观展感受,收获新的社交体验,这种综合的文化互动,自然赢得了年轻一代的接受和喜爱。

当我们把视线放大来看,“逛展”从小众走向大众,看展式社交的出圈不是偶然。十年来,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迅速,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和旅游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博物馆机构数为5772个,藏品数量4665万件/套。2021年,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31931个,比2012年增长58.7%;参观人次74850.45万,比2012年增长32.7%。形式丰富多样,活动应接不暇,文化展、艺术展、博物馆奇妙夜、非遗课堂等,都在诠释展览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劲吸引力。

博物馆美术馆藏品更加丰厚了,在展览场景上也在创新。随着各类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一些融入新思路和新科技的策展方式成功“出圈”,提升了博物馆展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精彩文化体验方式。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是“逛展”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博物馆文化不再高不可攀,相反,通过社交式传播,雅俗共赏,更具亲和力,辐射到更多人群,正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当然,看展最主要的还是了解展览传递的知识、文化,如果一味只有“社交”、没有欣赏,也会让逛展式社交流于形式,浪费了宝贵的假期时间。逛展式社交时,不妨把社交和沉浸结合起来,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而是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们一起近距离接受美的熏陶,一起体味文化的滋养,这样的社交友情也会更加有滋有味。

评论员  江音

主持人  薛蓓


校对 王菲

编辑 : 江音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