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重镇无锡,是怎样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的?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前不久,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至此,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队”总数已超过9000家。其中,有5000余家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比约60%。作为制造业重镇,无锡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家,数量居全省第三,此外还拥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6家。“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并不大,但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研发投入高、市场占有率高、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并具有较强的话语权。”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专精特新发展方向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无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呈现3个“专注”:
专注深耕专业领域,成立时间大多数在5年以上,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0%以上;
专注技术创新,去年,无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09%,累计拥有发明专利1160个;
专注于工业“四基”领域,在细分领域建立较强竞争优势,发展质量效益较好。据统计,今年1-8月,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5%,超过规上工业企业14.9个百分点。
位于惠山区的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技术方向是以纳米镀膜技术替代传统的机械结构密封技术,为电子设备和元器件提供全方位保护,使其免受液体和环境污染物侵害。作为全球一线品牌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菲沃泰目前为全球超过三亿部手机提供保护。
2017年,从传统制造业脱胎而来的菲沃泰为国内某知名通讯商提供的配套产品实现量产,同年便为多家国产品牌手机提供微观防护技术支持,为亚马逊、苹果、谷歌等全球知名厂商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五年时间,从无到有培育出了10亿级以上的市场体量。
菲沃泰的成长密码是什么?董事长宗坚给出答案——对技术的极致钻研。颠覆性创新带来的技术优势,让企业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给同行业模仿者设置了层层壁垒。菲沃泰目前正争取资本市场的助力,将通过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的注入,继续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计划未来能完成装备、核心材料的自研自产。
专注颠覆性技术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显著特点之一。无锡市工信局人士介绍,无锡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领域,在制造业中间环节中拥有着“人无我有”的技术优势,企业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不低于4%。它们大都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绝对竞争优势,甚至具有垄断话语权,能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为企业向上生长提供不竭动力。
无锡日联科技是国内从事精密X射线技术研究和检测装备开发制造的企业。“X射线核心零部件一直由美国、日本、德国垄断,占据了产品价值链的40%,为什么中国就不能研发出核心产品呢?”技术出身的董事长刘骏带领团队,潜心于锂电池X射线检测设备核心零部件开发,10年累计投入近1亿元研发资金,终于攻破“防线”,实现了核心产品自主研发。
拒绝多元化诱惑,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从无锡入选国家专精特新的企业看,其主导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细分行业中均处于前三位的领先地位,这对企业的核心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一位企业界人士如是说,这归根结底是一种工匠精神。
创新和专注几乎是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共同气质。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正是依靠创新和专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才能在疫情反复之下,仍然步履不停,稳步发展。
两端发力 未来可期
需要强调的是,无锡这88家“小巨人”企业,在发展壮大后无一溢出到外地。相反地,他们在本地培育出了更有聚集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反哺产业集群发展。
为什么?探其原因,绕不开的一点就是政府始终如一的支持。
从新合益董事长曹国兴和我们分享的故事中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的疫情反复,让拥有大量海外订单的新合益措手不及。大量订单因无法准时交付,而面临着索赔、取消的后果。
市区两级工信部门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海关、交通等部门,用“海铁联运”等方式,由铁路直接送往洋山港发出订单,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此外,市联防联控指挥部企业防控组还为像新合益这样的重点外贸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协调增加了张家港、太仓港等多个“出海”线路,开通“中欧专列”。
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如果没有政府帮助协调,客户可能会失去合作的信心,企业必然面临重大损失。”
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悉心呵护,疫情之下尤其如此。
3月以来,无锡市工信局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纳入局领导驻厂服务企业名单,为企业协调解决货运、员工、资金等困难问题。
无锡对于“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工作起步早——
国家层面评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从2018年开始的。我市早在2015年,就开始市级评定工作。
培育力度大——
2021年10月,无锡市出台了《无锡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是全省第一家市级层面出台的专项培育文件,明确了我市“专精特新”企业近期的发展方向、路径和措施。
政策支持强——
今年9月28日,又以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出台了《无锡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十条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对于获评国家级、省级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曾表示,“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都能发现无数的中小企业在做支撑,我国的产业链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之深、之广。”
因此,未来谁拥有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谁就有可能在产业链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
无锡已经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打到10000家、1000家、300家。
相应的,无锡也将从多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金融支持上,设立“专精特新贷”专项金融产品;
人才引育上,纳入“太湖人才计划”政策支持范畴;
技术创新上,将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发展空间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一事一议的优先支持;
鼓励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制专属服务包,提供法律财税等服务。
据无锡市工信局相关人士透露,近期无锡还将召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营造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良好氛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波
校对 徐珩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