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张家港市大新镇: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今天的新闸小夜话,我们来谈谈如何共塑文明乡风。”新闸村党总支相关负责人说道。近期,张家港市大新镇坚持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一张网”的框架下,不断创新协同融合模式、人才队伍建设、志愿服务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

创新协同融合模式 变“单兵作战”为“合力攻坚”

依托社区“大党委”建设,以网格化、区域化为抓手,建立“联建组织、联席议事、联动服务”三联工作机制,通过整合社区干部、服务外包人员、网格员、社会组织、党员先锋骨干以及其他志愿者力量,开展民生微实事,充分激活社区党建资源力量,共同助力做好精细化网格化治理工作,形成“发现-反馈-处理”问题闭环处置,将党建优势直接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变“制度约束”为“正向激励”

围绕网格员队伍绩效考核,通过明确工作例会制度、开展督查测评、视频点调等方式,夯实网格员主体责任,推进工作落实。配置网格巡逻车,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检查整治安全隐患,增强网格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巡防联动实效。组织全体专职网格员开展“平安网格·沙场练兵”技能大比拼活动,提升网格队伍技能,巩固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成果。台风“梅花”来袭,网格员坚守在抗击台风巡查第一线,加强对易涝点、危房等安全隐患的摸排,着力将能力素质培训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能力,快速响应群众诉求、迅速处理好险情。

创新志愿服务机制 变“外在推力”为“内生动力”

探索“网格‘新’+”志愿服务模式,打造“网格同心·平安同行”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风险隐患排查处置等工作,让网格志愿服务常态化。根据农村居住形态,将网格学习课堂灵活设在农村埭组、庭院、楼道片区以及党员中心户家中,推出“流光行动”“板凳学堂”“乡村夜话”院落会等系列项目,拉近与群众距离,及时掌握群众需求急盼。

下一步,大新镇将聚改革之力,服务群众“面对面”,深化基层党建共治共享,实现力量下沉在网格,推动问题解决在网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徐珩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