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张家港市后塍街道:党建引领 因地制宜 解码“小乡村”的“大发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我们不仅要把环境搞好,还要让村民都切实感受到环境真的好。”村党委书记高峰说。近年来,张家港市后塍街道朱家宕村党委立足生态美丽乡村,以打造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新型农村为主旋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总结出了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

古村落焕发“新光彩”

一直以来,朱家宕村有着千年古村的美誉。古桥、古寺、古街、古址,串联起了朱家宕村意蕴悠长的历史文化。村党委围绕碾跎桥、西章卿寺、蔡港街、郑和遗址四大古遗存点位,着重推动文化建设,针对性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古迹原貌的同时,深挖其内涵底蕴,建设村民草坪广场、休闲步道、文化宣传廊等相关公共设施,塑造了具有独俱特色的古村风貌,让人们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感受家乡文化魅力。

看得见才叫“零距离”

村党委以党建项目为契机,推出了“家门口”特色系列。出门就是彩虹路,抬头便见彩绘墙。每家每户门前的小菜园统统修葺了精致漂亮的石砌小篱笆,规范了村民私乱垦种的同时,也为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修建的党建阵地“田园书房”,将这座藏书量达到2000余册的乡村图书馆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如今,在这里阅读、聊天、学习已经成为了这里村民们的日常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全村的文化素养。

农业经济“有特色”

从村头到村尾,沿着1.3公里长的主干道双朱路向北望去,是一眼看不到头的连栋大棚。农村要发展,农业要振兴。村党委根据本地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地理条件,先后引进6家农业主体,搭建了506亩连栋大棚,包括葡萄、蓝莓、火龙果等各色时令水果以及各类花草苗木栽培,以专业的种植技术逐步推陈出新,四季不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村庄妆点得美轮美奂。


服务民生“有锚点”

坚持党建引领,将惠民服务落实到心贴心。从“厕所革命”到“燃气入户”,从宽带普及到截污纳管工程全面铺开,从垃圾分类管理到文明家庭评比积分奖励制度,惠民工程正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村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如今,曾经遍地旱厕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抽水马桶和方便的管道自来水。每逢周末,穿着红马甲的党群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进行义务劳动,为村庄“大扫除”;定期有村民小组长和老党员进行卫生监督,将农村卫生环境管理得井井有条。

党建引领,因地制宜,让特色亮点凸显出来,将环境提升落到实处——这是朱家宕村发展蝶变的通关“密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玉琴

校对 徐珩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