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药房买万元阿胶人参膏没有标识,产品能修复细胞? 镇江消协发布老年消费特别提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0月12日讯(通讯员 陈红生 记者 万凌云)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银发经济”不断兴起,老年人消费权益问题日益突出。12日,记者从镇江消协获悉,仅重阳节期间,镇江市消协“智慧315”消费维权平台就接到了10多起老年消费投诉。

为引导老年人科学理性消费,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镇江市消协近日向老年消费者发出特别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接受通信服务和投资理财等三个方面提高警惕。

按需购买保健品

在受理的投诉中,涉及保健品的就占到了六成

消费者杨女士投诉反映,她家的老年人在镇江一大药房购买了一万元的阿胶人参膏,打开后发现没有标识。

消费者黄女士投诉反映,她家的老人听了收音机里的宣传,声称产品具有细胞修复功能,服用后能治愈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就购买了上万元的产品,且没有发票。

镇江市消协提醒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不贪小便宜,要理性对待商家宣传,不要轻信“免费”“专家”“治疗疾病”等宣传用语。最好到信誉好、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正规门店,选购保健品。要相信科学,若身体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治疗,切忌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购买前最好征询家人意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尽量避免一次性购买太多项目或支付大额费用,做到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此外,购买保健品时还应认准“小蓝帽”标识,需查看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及其生产许可证号。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品,一律不要购买。

通信营销须留神

通信服务中,电话营销也是老年消费者“诟病”的热点之一。个别企业业务办理过程不规范,对业务进行电话营销宣传时,资费宣传不够全面,误导甚至诱导老年客户,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擅自变更资费套餐,导致一些老年人被多扣费。

消费者朱先生投诉反映,他的手机坏了根本就没开机,也不会上网,两次分别被扣除20元和60多元的上网费用。查询后,才发现自己的手机办了个电话营销的业务,导致了扣费。

镇江市消协提醒老年人,在接受通信服务时,尽量在通信运营商的营业厅办理通信业务,办理业务时要认真了解合同或服务协议,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接受电话营销时,要问清提供业务主体、业务内容、资费标准或收费方式,对于问不清楚的业务直接拒绝开通;对免费试用的业务要慎重开通,要明确业务的起始时间及延续的服务方式等内容。

此外,老年人还要养成定期核对通信业务账单、详单等收费信息的习惯,发现异常收费或收费误差,及时投诉维权。

投资理财要谨慎

如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手上也有了一些存款,是各大理财公司的重点目标客户。老年消费者要树立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牢记“保本高收益”很可能就是金融诈骗局,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

镇江市消协建议,老年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购买之前要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警惕非正规机构的疯狂营销揽客行为。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