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连云港南云台林场油茶果迎来丰收季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工人在采油茶果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当前,连云港南云台林场的油茶果迎来丰收。16日上午,记者在东磊分场油茶林里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十多名工人挎着篮子正穿梭在林中忙着采摘、装筐。

油茶树属木本油料作物,而南云台林场种植油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以前我们喜欢种它,是因为它属于四季常绿树种,不仅好看也能发挥森林防火的积极作用。”正在带领工人收茶油果的东磊分场副场长胡明忠说,由于油茶分布较散,形不成规模,过去只是作为绿化苗木进行管护。

真正让大片的野生油茶发挥作用还得从2020年说起。由于发掘出了野生油茶的经济价值,林场开始组织干部职工对野生油茶开展田间管理,通过间伐修剪,率先打造出东磊分场1000余亩的油茶基地,仅2020年就采摘油茶果1.5万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林场又在林区的凌州分场继续打造了千亩油茶基地。“我们分春、秋两季对油茶进行管理,清理周边的杂草、灌木,使得油茶生长在通风透气的土壤下,而这也更有利于油茶吸收营养” 胡明忠说,预计今年的产量可以达到4万公斤。

“当前正是油茶果成熟的季节,我们组织30名工人,抢抓有利时间完成采收的工作,预计15天可以完成2000亩油茶采收工作,为下一步处理、冷榨做好准备。”在海拔400多米的山林深处,成片的油茶长势喜人,工人们熟练而迅速地将果子采到篮子里,十分钟的时间就能收上一整筐。“这可比采摘茶叶速度快多了。”听到记者的结论,胡明忠说:“可是油茶榨油功夫都花在后面了。”原来,山茶油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从收储、计量、干燥后需要冷却储存在0℃~30℃的温度环境中,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经烘干入库贮存的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磁选脱铁。接下来,是为预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只保留里面的果仁。接着是冷榨环节。林场会采用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化、有效成分损失。

采下来的油茶果

最后再进行油渣分离,据介绍,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渣分离,油渣分离的及时与否将直接影响毛油的酸值和色泽,保留时间越长则酸值越高,颜色越深。

通常这些步骤完成后,原先采摘的100斤的果子,最终榨出20斤山茶油。在南云台林场,丰收的可不止是油茶果。在孔雀湖茶场的8个灵芝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收集灵芝粉,只见他们将罩在每棵灵芝上的纸盒轻轻接开,小伞形的灵芝每棵上面,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深黄色的粉末,然后再用毛刷轻轻地刷在塑料袋里。“每棵灵芝一次可产粉100至200克不等,一个大棚大约有1200株,算下来,每个大棚可收集灵芝粉300余斤。对收集的灵芝粉通过专业破壁,每个大掤纯收入可达40多万元,8个大棚将达320多万元。”孔雀湖茶场现场负责人苗勇边介绍边说。

通讯员 王三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