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如何保障车辆在长江上安全“过马路”?板桥汽渡打造“5G+智慧汽渡”来助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0月18日上午9点,在板桥汽渡码头,一位年轻人正骑着摩托车缓缓开上新型电力推进的汽渡船“板新肆号”,他的身后一辆辆重汽货车、轿车正在关卡依次等待登船。随后渡船发动后,这些车辆原地等待约6分钟,就能安全平稳地穿过长江,到达江北。

板桥汽渡是长江南京段唯一的跨江汽渡,也是现有过江通道的重要补充,年渡运车辆约51万辆。而航段船舶交通量密度大,通航环境日趋复杂,面对渡船左右两侧繁忙的来往船只,如何保障车辆和乘客在长江上安全“过马路”?从2021年开始,板桥汽渡开始探索实践“5G+智慧汽渡”。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智慧汽渡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气象。

“多终端、一张网、两中心、三平台”

智慧系统已辅助处理紧急调度任务20多次

板桥汽渡是长江南京段现有过江通道的重要补充,一些危险品运输车辆、农用车、摩托车、特大型车辆和最高(最低)车速达不到高速公路要求的车辆,以及自行车、非车载行人等大桥禁止通行的,需要从汽渡过江。担负着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沟通长江南北绕城公路,分流过江车流重任,年渡运车辆约51万辆。

板桥汽渡渡运区域的航段月均断面流量达5万艘以上,船舶交通量密度大,通航环境日趋复杂。从2021年开始,板桥汽渡开始探索实践“5G+智慧汽渡”,现在渡运安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现在,宽1.6公里、长2.2公里的渡运区域被全面覆盖了5G船岸协同专网,支持25路以上传播视频回传,满足岸基调度中心对江面、桥楼、机舱、载运区、水密门等重点部位无死角的安全监控需求。

在繁忙的航道,如何及时避让来往船只是保障安全渡运的关键。依托安全感知系统建设,全面汇集渡船航行要素,对码头、船标、各类船舶建立精细的数字模型,同步反馈在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工作人员“所见即所得”,能实时感知渡区船与船、船与岸之间的物理空间和运行趋势。这套系统已经辅助岸基调度人员处理大雾、大风、夜航交会等紧急调度任务20多次,化解了许多航行风险。

一般来说,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还是相关人员行为不当,因此“5G+智慧汽渡”也着重对船员的健康状态和驾驶行为进行了监测,当发现有疲劳驾驶、违规接打手机等情况,会及时通过系统语言和短信提示进行预警,以降低人员导致的安全风险。

南京市板桥汽渡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汤桂华说,目前“5G+智慧汽渡”列入了《江苏省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和省市“十四五”智慧交通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接下来将进一步通过打造‘多终端、一张网、两中心、三平台’四大主题板块,构建具有江苏特色、具备推广价值的智慧汽渡样板。”

“变废为宝”

用“退役”渡船的主要零件开展实训教学

除此之外,在板桥汽渡江北管理站,一个全新的职工技能实训基地也于近日正式落成投入运用,将于10月底迎来第一批学员。

板桥汽渡装备保障部部长包青介绍,实训基地设有理论教研区、解剖观摩区、拆装测量区、联控联调区四大功能区。“主要是进行渡船航行时各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的真实体验,使驾驶员能够真实体验渡船航行、途中进行基本操作时各设备的运行变化,包括对主机增减速,舵桨转舵运行,柴油机离合器的接拖排等过程的了解掌握。对驾机人员出现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有很大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用于教学的零件来自板桥汽渡1号渡船,它于1995年投入使用,在安全运行了27个年头后,今年彻底“退役”。“虽然船已报废,但其中的主要零件还能用,就把拆卸整修用于教学,能还原真实渡船上的操作体验,让对船员的实训更有针对性。”包青说。

除此之外,根据发布的安全渡运三年行动计划,板桥汽渡同时实施安全、运力、环境等六大提升工程,全力满足车主的渡运需求。2023年底前,南京板桥汽渡将建成集绿色、畅通等于一体的平安汽渡,成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汽渡样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