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全省首次!宿迁、徐州协同立法守护骆马湖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10月24日讯(见习记者 王塞塞)10月24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宿迁市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7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了《条例》和《徐州市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这是我省第一部生态环保领域地方立法协作法规,也是淮海经济区内城市首部立法协作法规,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条例》共分七章四十三条,紧紧围绕骆马湖水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关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为抓手,强化水污染防治要求,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落实水生态修复措施,为依法保护骆马湖水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骆马湖横跨宿迁、徐州两市,是两地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涉及人数众多,地位非常重要。骆马湖管理事项多、层级多,特别是“三无”船舶、圈圩养殖、围湖造地、非法捕捞、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难度大。  

为保护好这一重要湖泊,宿迁市人大积极与徐州市人大进行联系,推动宿迁与徐州开展骆马湖水环境保护协同立法。期间,两方积极联系沟通,保持步调一致,文本相同,切实将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成体现协同、注重特色的良法善法。

《条例》立足宿迁、徐州两市实际,吸纳了省内的先进理念,围绕“三无”船舶、圈圩养殖、非法捕捞、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进行约束规范,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今后,宿迁、徐州两地还将以“联合湖长制”为抓手,采取联席会议、联合监测、联合执法等方式,共同分享监测数据、适用协调统一的执法程序、裁量基准和处罚标准;针对水环境治理中共同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在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航道污染等各方面规定了具体实在的措施,从而推动骆马湖水环境保护工作迈上区域协同、全方位治理的新台阶。

校对 徐珩

编辑 : 邱妙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