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挑战
让大家认识到自行车攀爬
“后轮定杆海豚跳”指的是运动员操控自行车跳过90厘米高的栏杆,其中自行车后轮还要短暂停滞在栏杆上,虽说只有一分钟,而这对挑战者的力量、体能、心态、平衡、熟练度都有极大考验。张京坤告诉记者,“在许多人眼中自行车只是普通的交通工具,我希望通过我的挑战和表演让大家认识到自行车中的多种可能。同时,这个记录也能激励我更好的去训练和推广自行车攀爬这项运动。”
张京坤介绍道,自行车攀爬可以近似的理解为自行车中的“跑酷”,骑手需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各种技巧翻越路上的障碍物。据悉,上个世纪初,摩托车开始大量生产,为测试车辆机械性能和操控性,车厂往往需要把摩托车开去一些平常不去的地方行驶,像陡坡,土路,台阶,沙路,独木桥等等。各车厂为了彰显自家车辆性能,便举办摩托车障碍赛,这也是自行车攀爬的雏形。
这项运动在国内比较小众,大概只有几万人参与。“门槛比较高,都身体和财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一套入门的车子和装备需要好几千块,进阶后还需要更换,一般来说一年一换吧。”好装备能给骑手极大的加成,为了适应不同的路况,张京坤常备好几套装备,其中便宜的大概三四万,贵的十几万。
全网粉丝超五百万
实战教学节目深受喜爱
如今张京坤在全网拥有超过五百万的粉丝,记者打开张京坤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其中一条他接受新华社《新青年》栏目的采访片段点赞量超过10万,视频中他表示,自己骑车并不是一定要做出难度的动作,也不是想拿冠军,而是这个过程让他感到很开心,随后他还提到,“贵、难、时间,都是最初级的障碍,自行车最难的是坚持下去。”而另一段置顶的视频,则是他登上中国共青团杂志封面,视频下方有网友留言道,“年轻人的楷模”、“这才是当下青年的榜样,青春活力、积极向上。”
在一家长视频网站上,张京坤最早的视频是2010年发表的,视频中他记录了2008-2009年他练车的经历。十二年来他从未停止过骑车和视频更新,在他的视频中,有分享骑车时的喜悦、有自己登上央视或在地方台选秀的节目片段、有记录在各地以及比赛中骑行的经历,当然其中较受欢迎的,还是他推出的自行车教学视频。
比如在他推出的一档名为《坤哥教你骑》中,张京坤为粉丝详细的讲解如何骑自行车下台阶,“要用双脚支撑重心,不要用手。”“要掌握好速度,不要等速度快了再刹车。”“在你用自行车下台阶前,你一定要把这辆车子骑的非常熟练,知道它的重心在哪。”“新手多使用后刹,要去感觉减速和车胎抱死之间的力度。”视频下方,有网友留言道,“上次下台阶出了问题,今天和坤哥学了后感觉真棒啊。”节目中,张京坤也不忘提醒,一定要戴头盔,一定要到相对封闭的路段去练习,新手骑车一定要慢。张京坤告诉记者,自己推出的教学视频,在全网累计的播放超过三亿,许多人都是因为他而加入攀爬自行车大军。由于攀爬自行车对人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不少人因此特地去加强锻炼。
而另一项受欢迎的则是实战环节:错综复杂青岛老巷子里地面凹凸不平,频繁的九十度转弯和上下坡,台阶随处可见,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张京坤通过高超的骑行技巧如履平地;滑雪场积雪甚厚,表面光滑车轮极易陷入雪中,张京坤竟能在此处用自行车和雪地滑板一较高下;小雨天路面干湿交错,地面摩擦力变化莫测,对骑手的反应速度是极大考验,张京坤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总能达到适宜的速度;青州市九龙峪木栈道可谓“九曲十八弯”,全部由木板拼接而成,直角转弯几乎三步一个,台阶陡峭处几近垂直,而路面也仅够一人一车通行,在这样的路况下张京坤一改往日的气定神闲,在极为小心的情况下骑行通过……张京坤骑行各种地形的视频仅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上就有超过五千万的播放,由于难度过高,在视频中他常提醒道,“这种路况不要轻易尝试。”
未来想推出系统化教程
张京坤出生于1990年,在他十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骑车上学时张京坤在街上看到一群秀自行车技,当时年仅10岁的他非常羡慕这种酷炫的运动,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便开始了练习。当时没有太多教学资料,他只能通过现场观摩和网上视频摸索尝试。“练了一年多,只学会了两三招,当时就是图个开心。”
之后,父亲给张京坤买了一台相机,他便把自己骑车的视频发到网上和大家学习交流,很快便在圈内小有名气。陆陆续续有一些电视台、广告商找到张京坤,这让他意识到,自行车攀爬不仅可以当作一份爱好,也可以当作一个可以长期做下去的职业。
二十多年来,因为常年练车而累积下的损伤多达20余处,但也磨练出骄人的成绩,并成就他在自行车圈内的卓越地位:2012年上海国际极限运动大师赛亚军 ;2014年BIU攀爬自行车世界大师赛第四名 ;2015年参加张家界天门山速降赛,挑战999级天梯赛道,被称为“天梯舞者”;2017年卡拉宝X-Box骑跑赛原地起跳1.32米;2017年4月作为我国唯一受邀中国攀爬自行车手赴美参加海獭单车节……他是法国雪崩赛中国首个完赛车手、攀爬自行车侧跳1米47高度的全国纪录保持者,还是中国极限运动推广者、自媒体达人……张京坤坦言很多人不理解极限运动,有些人还将其视为危险的代名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到这项运动也可以很有趣。
“活得真实,有模有样。专心骑车,用心做事。心存善意,不愧于天“这是张京坤的微信签名,谈到未来,张京坤表示自己希望能够推出一套正规系统化的攀爬自行车教程,为爱好者们指方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