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了一角的“荣世子宝”金印。
当年就封于常德的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十三子朱祐枢。史书上说朱祐枢长得很像朱元璋,但也很骄纵,曾向皇帝要求扩张封地被拒。
朱祐枢是弘治四年(1491年)被封为荣庄王的。常德在当年八月便奉命建了荣王府,但直到正德三年(1508),朱祐枢才到常德就封。
荣王府在常德府西北,王府主体在今常德市一中内。现在常德市一中内还有白果树二株和大石凳数方,传为荣王府遗物。在武陵区中部、鼎城路与建设路相交处周围原有青阳阁,相传为王府内宫梳妆处。
朱祐枢子嗣依长子继嗣,此次发现的金印上“世子”二字便是亲王嫡长子之意。至于其余子嗣,便只能被封为郡王,同住在常德古城。
大明最后一位荣王叫朱慈烙。史书记载,张献忠入湖南,朱慈烙奉母妃姚氏走辰溪,“不知所终”。从朱祐枢于正德三年就藩常德,到崇祯十六年朱慈烙逃离,明荣庄王及其子嗣在常德生活了135年。
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是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占领常德城的。该枚金印应是张献忠在这一年从荣王府中所获。
当明亡之时,姓朱已成宗室原罪,许多亲藩都被杀害,如崇祯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最贵最近的亲藩),蜀王等等。而常德的这位荣王及其族人,见机早,幸运逃脱。史书上说他们“不知所终”,其实,当他们避居常德几个月,听闻张献忠军队退出常德后,就返了回去。怎料,张献忠杀了回马枪,再次攻打常德,“独国母、幼藩幸得保全”。由此看,最后一任荣王也是死在乱军之中。
入清后,辰州还有部分荣王族人,曾试图反击,夺回常德。
顺治四年(1647年),南明王朝的永历帝迁至湖南武冈,继续反清复明,此时蛰居辰州的荣庄王子嗣中,有一位叫朱学洪的,也打着反清旗号,聚集残明旧将和李自成部,呼应永历帝。他们以辰州为根据地,两路出击:一路以马进忠为首,进军永定、九溪、石门等地,最后兵临常德城下;一路以王进才为首,率部出官庄、攻桃源,侧应马进忠。
最终他们攻下了常德,而这也让清廷为之震怒,一定要粉碎这块反清根据地。于是,多尔衮派兵进逼湖南,马进忠尽焚常德庐舍遁去,永历帝逃往缅甸,后被吴三桂擒杀于昆明。而辰州所在的荣王子嗣,则被孔有德俘获四十余人。经此一役,荣王府子嗣死的死,逃的逃,才最终“不知所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臧磊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