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也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支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姜振涛
从宿迁项王故里向西北约15公里处的探楚社区,就是传说中的季布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季氏后人,逢年过节都要去探楚祭拜、追思先祖。据支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姜振涛介绍,“探楚”是原宿迁市支口乡的一个村子,“探楚”这个村名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几经区划调整,现在被划为支口街道探楚社区,“探楚”二字正是来源于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一段佳话。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后,季布带领项羽残部回到家乡,恰巧与失散数月的军士相遇在庄前的小河边,久别重逢,悲喜交加,众人设案祭拜项羽后,决定定居在季布的家乡,伺机报仇雪恨,卷土重来。季布遂尽地主之谊,与父母以及村庄里十几户人家热情招待,帮助军士们妥善定居。后来季布被封郎中,就把父母接到官邸尽孝,还经常回乡照看亲邻,探望旧时楚军兄弟,嘘寒问暖,关怀备至,遇有灾祸者,季布总是有求必应,鼎力相助。为纪念当年一心追随霸王而苦苦探寻楚军的项羽部下,纪念季布不忘旧时楚军兄弟而经常前来探望和关怀的深厚情谊,人们将这个村庄命名为“探楚庄”。
季布画像
季布“一诺千金”的优秀品德和事迹影响着庄里人,村民忠义本分,诚实守信,民风淳朴,渐渐地,人烟阜盛,日益壮大。季布的传奇故事也被后代口口相传,如今,宿迁及周边省市的季氏族人,大多是季布后裔,他们虽然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苏等地,但是根始终牢牢扎在宿迁探楚庄。季布后人们不忘祖德,将堂号设为“一诺堂”,在探楚庄兴建了季氏祖庙,以此纪念先祖并传承家族文化和季氏家风。
季氏祖庙复原图
最初的季氏祖庙究竟于何年建成已无从考证,经过多年岁月和战火的洗礼,季氏祖庙数次被损毁和重新修建。目前,只知在1759年(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季氏族人季万章在如今探楚社区的西北角,重新翻建了十几间季氏祖庙。整座祖庙气势恢宏,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房屋采用青石、灰砖、灰瓦,门厅正中悬匾:季氏祖庙,左右楹联:诚信家风传千秋,德义门庭衍万代。屋架高敞,梁柱构筑精美,厅堂内外灰砖铺地,堂前花格长窗短槅,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霸气,又融合南方建筑的细腻秀气。一诺堂正中,供奉着先祖季布的雕像和牌位。“一诺千金”也成为季氏家族家中楹联共用的横批。
据季氏后人季绪芳先生介绍,季氏祖庙一直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和十五,方圆百里的季氏后人、受过季家恩惠的外姓人,以及崇拜季布的信徒,都会前来烧香、上供,祈福、祭拜。鼎盛时期,季氏祖庙周边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每到清明时节,附近的客栈总是爆满,一房难求,前来祭拜的人不得不拼房过夜,有的甚至席地而睡。
季布后人季绪芳
季绪芳告诉笔者:“家父健在时,经常提起季氏祖庙中间牌位敬的是季布。当时我别的不太明白,只知道这个老祖先是个有本事的大侠客,大善人,还做了大官。”可惜战火无情,季氏祖庙在抗日战争时期又被毁坏,在60年代被挖做耕地,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土堆。
战争毁掉了季氏祖庙,烧掉了季氏家谱,但季氏的家风未丢,诚信友善的美德一直在季氏乃至全体探楚人之间世代相传。“诺必践,言必行,行必朴,安分而知足”的季氏家训牢牢镌刻在季氏族人的血脉中。譬如季氏回迁祖季万章第五代传人季明星,为造船承诺并兑现“借一斗粮,还两斗粮”、帮助受灾乡邻以及逃荒乞讨人群并免费施粥的故事流传至今。季氏族人参与修桥、补路、盖庙宇,帮助修建支口老大桥、上坝的帝王庙、支口东积善堂等等美谈更是家喻户晓。
季氏家训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响应“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这一号召。
现阶段,宿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大力挖掘传统文化,注重历史名居保护与恢复,扎实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探楚社区也迎来了重建季布故里的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支口街道文化站站长董元斌告诉笔者,他们计划在近期成立季布文化研究会,通过组织一帮热爱研究传统文化,乐于挖掘和保护家乡历史文化的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研究季布“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的千年文化精髓,从而推动优秀家风建设,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进重建季布故里进程。同时,也在挖掘身边的诚信典型,影响和带动社区居民。今年七十多岁的田茂季,就是探楚社区的一名典型人物,他的“诚信赢天下”的企业理念悬挂在江苏腾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办公大厅中央位置,特别醒目。从一个乡村小厂到现在年产值过亿的公司,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田茂季说:“作为季布故乡人,发扬光大‘一诺千金’的诚信经营理念,应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他虽然把公司交给了儿子经营,但经营的理念会一直传承下去。
田茂季工作照
目前,在探楚社区的各个方位都可以看到为纪念季布特地设立的文化地标,如:季布诚信广场、诚信大道、一诺路等。土生土长的探楚人朱有全骄傲地对笔者说,“‘一诺千金’表现了中国人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我经常把季布的故事讲给我的孙子、孙女听,告诉他们季布是我们家乡的名人,希望他们能够做正直诚实的孩子,像我们宿迁‘诚10条’那样,不侃空、不瞎允、说话算话,做文明守信宿迁人。”
季布诚信广场中的季布雕像
支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姜振涛介绍,下一步支口街道将克服困难,重建季氏祖庙,重塑季布雕像,重建季布坟茔。进一步打造“季布故里诚信支口”这张名片,通过开展诚信旅游文化节,评选“诚信之星”选树诚信先进典型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季布,认识探楚,走进支口。
季绪芳告诉笔者,他们把探楚将要重建季氏祖庙的消息公布以后,获得了强烈的反响,海内外的季氏后裔以及许多热心人士都辗转联系他们,说要为重建季布故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姜振涛也表示,支口街道将张开双臂,敞开胸怀,热烈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投身季布故里的重建工作,对热心参与重建事宜的人员将勒碑以记,以彰其德。
季布故里在宿迁?有些人士提出了质疑,认为没有确切的文献证据能证明。但是矗立在探楚上千年的季布坟冢,以及历经风雨的季氏祖庙的旧址,都在那里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世世代代的探楚人把季布的“一诺千金”作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最高信仰,在这片土地上谱写新的篇章。
总编:蔡啸泉
作者:蔡 娟 韩 涵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