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谈艺录
被邀去看了一个省的中青年书法提名展,感觉作品普遍都写得不错,许多作者基本功很扎实、对展厅效应的把握非常成熟,都体现了不错的才情。但还是有许多不满足。比如同质化特别严重,这已是谈了好多年的问题了,大家都意识到,都在声讨,但为什么依然如故呢?细究起来,这里有体制问题,有评委的水平、喜好、导向问题,有学书者的动机、跟风、功利主义的问题、有实用主义的教学所产生的审美单一及错位的问题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分析了。特别想谈谈的是表情问题。从整个展览百多幅作品看下来,感觉大多都是一个表情,即板正、严肃、正气凛然。就是特别规矩的那种,很难看到特别有情趣的作品。我想,人的表情很丰富,有喜怒哀乐,喜有窃喜、狂喜、沾沾自喜、悲喜交集等;怒有大怒、震怒、愠怒、恼怒等;哀有哀叹、哀怜、哀戚、佞哀等;乐的表情就更多了,一个人偷着乐和大家在一起欢乐是不一样的,意外获得、久别重逢的乐也是不一样的……既然人的表情这么丰富,那么,作为被人支配的书法表情怎么就那么单一乏味呢?其实,古代书法的表情也是丰富的,也讲“发乎情、止于礼”。既然有个情字,其表情就不可能单一。所谓清丽、粗犷、豪放、内敛、颓废、飘逸、辛辣、诡异等等,沃兴华先生说:“有多少种社会生活,有多少种审美意识,就有多少种风格面貌。”风格面貌,就是书法作品的表情。一幅好的作品,除了有扎实的技巧之外,还要有味道、有温度、有质地、有触摸感、有敏锐性、有鲜活感,那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生命力。我个人认为,生命力是一切艺术最核心的东西,所有没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是过眼云烟、都是速朽。
吴国平诗歌作品欣赏
河 岸
作者:吴国平
松软的土地
河岸依据于水 从远处游来
在秋天的阳光里扭动身躯
蜿蜒了一湾绚丽的花儿
草房子站立水中
一拱老桥挡住了去路
喧嚣也停了下来
万物都在张望
栅栏那面 钟声响了
蜜蜂潜进了花心
夕阳在上演最隆重的告别
我看到了母亲的身影
她一步步地走远
在那最后最美的辉光里
秋草也在隐没
借水的光亮牵住了暗夜的衣襟
河岸不动 一动不动了
任凭星光撒落在背上
世界开始苍凉
远处传来父亲的咳嗽
空旷的野地 酒香泛起
我记起了那把暗哑的陶笛
吴国平手机摄影作品欣赏
吴国平书法作品欣赏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