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孙膑庞涓“马陵之战” 与宿迁马陵山无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是齐国人,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子孙。他少年孤苦、年长投身戎马生涯,立志研究兵法。他拜鬼谷先生为师。与他从师学习的有个同学叫庞涓,与孙膑本是同窗好友,后庞涓到了魏国,深得魏惠王的宠信,当上了将军。他想到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孙膑,日后孙膑的声名、地位将大大超过自己,于是就暗地里派人把孙膑骗到魏国,乘机诬陷孙膑犯法,被处以膑刑(去膝盖骨)并遭软禁。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在与魏军交战中,他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大战役中重创魏军,庞涓即在马陵战役中遭孙膑伏兵射杀。这“孙庞斗智”的史实是大家熟知的。但其中涉及的地名“马陵”,与今宿迁的马陵山有关系吗?

其实,孙膑设伏射杀庞涓的“马陵”,并不是宿迁的马陵山。据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出版的《辞海》载:“马陵,古地名。春秋卫地。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战国属齐。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田忌用孙膑计,大破魏军于此,从此孙膑‘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既如此,宿迁的马陵山何以也叫“马陵”呢?

旧版《宿迁县志》中曾言及宿迁马陵山为山东泰山向南延伸的余脉,这似有道理,然无确证,不足凭信。据1931年5月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臧励和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马陵山,亦作马岭山,在山东临沂县东南九十里。与郯城县接界,南抵江苏之宿迁,状如奔马,南北绵亘数百里。”从中可看出“马陵山”名的由来系“状如奔马”的山岭。“马陵”“马岭”音近。此记载可信。

今宿迁市老城区在四百多年前是荒山野岭即马陵山的坡地。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宿迁知县喻文伟为避黄河泛滥而将县城从今项王故里附近北迁至今老城区。从老宿迁的地貌走势看,地表自北向南缓缓倾斜,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低相差达50米。其最高点位于今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峰山顶,高程达73.4米。宿迁老城区内的锅矿山(即矿山,又名釜山),今湖滨新区晓店街道境内的嶂山(即三台山,嶂山为其组成部分)及今新沂市内的马陵山(原名司吾山)均一脉相承称为马陵山。所谓山,实则是丘陵和岭坡,历代相沿,丘陵亦即称为山了。

“孙庞斗智”的“马陵道”,古籍还有今山东莘县说、鄄城县说,今河南长葛县说。在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孙庞斗智”的“马陵之战”地点,只能是在这两国之内。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至今尚有“庞涓墓”,位于临淄区“将军头村”旁,这是该村名之由来。“孙庞斗智”的地点显然与今新沂、宿迁地的马陵山无关。



总编:蔡啸泉

编审:蔡 娟  韩 涵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