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鸣九被称为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标榜“自我选择”的法国作家萨特在我国青年群体中带起一波“萨特热”。反对他的人,却把他与流行的“蛤蟆镜”“喇叭裤”并列为三大“精神污染”。
对此,柳鸣九写作《萨特研究》一书,对这名外国作家尽可能地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后来该书成为当年的畅销之作。
所以很多人认为,是柳鸣九最先将“萨特”引入了中国。可他在谈及这点时却说:“我不是把萨特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而是挺身而出为萨特讲公道话的第一人。”
柳鸣九翻译的作品中,尤其被读者熟悉的是加缪的《局外人》。此书出版之际,柳鸣九曾撰写“《局外人》的社会现实内涵与人性内涵”一文,对加缪写作时的社会处境和心理状态进行剖析。
《局外人》里所体现出人对社会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使得当时一些文学评论家将作者加缪形容成选择远离社会的“局外人”。
而柳鸣九在序言部分写道:“近些年来,由于当代欧美文论大量被引入,各种主义、各种流派的文学评论方法令人趋之若鹜,成为时髦,致使高谈阔论、玄而又玄的新词、新术语满篇皆是,但却不知道所云的宏文遍地开花,倒是那种实实在在进行分析的社会学批评方法已大为无地自容了。笔者仅仅想再这里指出,《局外人》的作者加缪是一位十分社会化的作家,甚至他本人就是一位热忱的社会活动家。写作《局外人》之前的加缪正处于高度关注社会问题、积极介入现实生活的状态。”
直到现在,由他所翻译的这一版本《局外人》仍被不少读者看成是“最佳翻译版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图源:上海译文出版社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