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宜兴:“四盯三看”推动农村道路“畅安舒美”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宜兴,山水相依,地貌丰富,立体式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

作为苏南地区农村面积占比最大的县级市,宜兴全市农村土地面积达1496平方公里,农村道路总里程2618.3公里,农村机动车保有量35.8万辆,农村实有人口76.1万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车辆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迅猛增长,人、车、路矛盾逐渐加剧,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今年10月,宜兴市认真落实江苏省委巡视组相关工作要求,启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瞄准打造农村道路安全整治的“宜兴样本”,围绕快、准、实的工作标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排查问题,科学制定方案,实时统筹推进,总结固化经验,不断探索形成“四盯三看”工作法,有效促进全域农村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全市誓师大会

盯重点 全面整治风险隐患

聚焦重点难点,围绕“路、人、车、企”四个方面,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推进机制,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部门和时限要求。厘清问题清单,全面梳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7大类29项“大清单”,滚动排出第一、第二批次6091项安全隐患“小清单”,落实资金近2亿元,逐条逐项进行分解整改。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点、难点问题,宜兴市委市政府牵头,每周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例会,形成治理合力、确保治理成效。

盯亮点 高标准打造示范品牌

整治行动中,宜兴全力推动“戈潘线、潘西线、兴杨公路、屺分线、通蜀线、张横线”等2批次6条示范路创建工作,全面实施设施提档、管理提标等综合整治提升措施,为全市各镇(街道)农村道路交通整治提升树好样板。

创新村企自治措施,全市共有130个村、421家企业将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分别纳入“村规民约”“厂规厂约”内容,并组建村级、企业交通安全劝导志愿者队伍,加强各村、企业周边要道的交通劝导,有效形成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群防群控合力。杨巷镇、周铁镇、官林镇等13个镇(街道)累计16个村(社区)探索开展零散耕种土地流转为集体经营,减少耕作半径,降低交通安全风险。扎实推进村(社区)内部道路区域交通微循环改造工作,选取主干道沿线的13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建设,降低群众参与主干道交通的频次。

盯热点 积极响应群众诉求

宜兴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听取基层群众对非标车辆整治、机非分离改造、道口搭接、非标车置换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制定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

优化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方式,相继推出801路免费旅游公交车和30辆旅游出租车,在镇村公交全覆盖的基础上,优化城乡公交线路4条、新辟公交线路3条,切实提高了农村地区交通便捷度,改善了群众出行体验。用好抖音、论坛群众举报、12345来电来信反映、“杜鹃鸟”微信随手拍等渠道,针对群众反映的交通设施损坏、飙车扰民等问题,迅速落实好治理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盯焦点 建立健全规范标准

针对全市农村道路里程长、情况复杂,缺乏具体“建管养治”标准的实际,宜兴围绕“建管养治”四个方面,邀请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同济大学以及华设、苏交科等专业团队来宜指导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专业人员入驻专班,切实提高隐患治理、路面执法等标准建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宜路平安——宜兴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实用指南》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由公安、城管、交通运输部门制定农村道路交通“执法一本通”,明确常见违法的执法标准,统一操作手势,严格执法机制,切实为专项整治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交通安全宣传进田间地头

看氛围 全域宣传造强声势

近日,一则由原央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白燕升担纲拍摄的交通安全公益宣传片,在宜兴热播,引起市民群众热烈反响。专项行动期间,宜兴持续加大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宜兴方言制作音视频,编排音乐快板,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交通安全知识更加入脑入心。通过组建“少年交警队”、建立实践基地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实践、“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努力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全社会”的效果。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以板凳课堂、农户院线等方式,将交通安全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据统计,行动开展以来,宜兴依托多平台、多载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900余条次,其中展现宜兴交警工作训练场景的组照《铁骑中队的“五朵金花”》,今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图片展展出,宜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模式、工作视频被多家主流媒体刊登、转发共计58次。

看进度 倒排时序攻坚克难

宜兴对照专项整治工作时间节点,建立交通安全隐患小清单、部门职责责任清单、每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三张清单”机制,通过菜单式整改、项目化推进方式,明确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落实资金和人员,做到整改措施、部门、责任、资金、时限“五明确、五落实”。同时,市纪委监委牵头组成督导组,对职能部门、属地板块动员部署、组织体系、职责履行以及重点工作推进落实等情况进行全要素、全覆盖督导,形成督察通报,落实整改措施。

通过整改,农村道路变化明显。警闪灯、警示桩颜色醒目,有效提醒主线、支线车辆提高警觉;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引导驾驶人视线,有效管制驾驶行为;减速带迫使车辆减速,有效控制事故多发点位车辆速度;防护栏坚固耐撞,为临水临崖区域建起一道安全堤坝;隔离栏阻拦违法行为,保证公路有序运营;绿化清理减少道路遮挡,有效改善行车视距;路口渠化、封闭道口、道路拓宽等措施有效减少交通冲突,优化行车环境;公交站台港湾式改造减少公交车停靠对交通流影响,乘客上下车更为安全;路灯点亮了乡村道路,为农村群众指明了回家的方向;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弥补警力空缺,24小时保障交通安全、有序。

道路整治后

看效果 着力提升交通安全

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宜兴坚持把“事故少、秩序好”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通过道路隐患整治、交通设施健全、出行交通优化,切实提升群众出行的安全度、便捷度、畅通度。

建立领导带头上路执法执勤制度,市领导每周不少于1次,机关部门、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每周不少于2次开展路面执法劝导活动。强化“两客一危一校一货”等重点运输企业监管,开展联合检查1381家次,停业整顿6家。以“两客一危一货”、非标电动车销售为重点,开展“三超一疲劳”、酒醉驾等整治攻坚,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4.4万余起,办理非法营运、“两客一危”等行政案件408起,拘留违法驾驶人184人,醉驾刑事打击164人。特别是强化非标三、四轮车专项整治攻坚,整合公安、城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资源,坚持源头打击与路面查处并重,溯源调查与政策引导并举,非标三、四轮车上主干道行驶的现象基本杜绝。通过努力,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32%、伤亡人数同比下降81.3%。

宜游、宜居、宜人,宜兴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挥农村道路安全整治样板引领作用,固化农村道路安全管控体系的“宜兴模式”,将农村道路建、管、养、治的“宜兴标准”在宜兴大地推广,全力构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命防线,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强富美高”新宜兴努力奋斗。(逸轩)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