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到产品,这是一个‘正向设计’的过程。而‘逆向’就是一个从产品到设计的过程。”工程训练中心芈天老师介绍,文物逆向修复,就是由现存的文物残迹,反推文物的原始模型。“逆向技术在修复文物时具有快速、较高精度、不会产生二次损害等优点,可弥补常规文物修复的局限性。”能动2101班杨笑尘同学说,大家在老师指导下,做出了八个完整的文物模型,“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我们还学会了三维扫描、逆向建模这些‘高端’的新科技!”
无碳小车怎么造?
在“循迹无碳小车设计与制作”车间内,授课教师马旭正在指导同学们进行小车的原理分析。“我们的实训操作课,首先让同学们依据所学专业知识,在拆解样车和再组装这个过程中,掌握无碳小车的内部结构、运转方式及其设计原理、设计思路;进而完成零部件图纸绘制,然后经过车工、钳工、线切割、3D打印等工序完成零件加工;最后装配、调试,完成小车组装和功能呈现。”马旭说,这样的过程,既让同学们在实践运用中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劳动观念。
“车工、钳工、切割、组装……实际加工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大家分工合作造出了三辆无碳小车,当看到小车终于可以按预定轨迹奔跑起来时,感觉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林昊兴奋地说。
回收的金属废料如何变成“宝”?
在金属加工废料循环再制造车间内,前期工程训练期间产生的金属废料——碎铝屑,成了同学们“变废为宝”的原始材料。经过回收处理,同学们将要造出新产品——变速机构。“利用三维造型软件建立全套变速机构的模型,再3D打印出各零件模型,用于制作铸型。然后将熔化的铝废料浇铸成零件毛坯,再对毛坯按设计要求进行打磨、钻孔、攻丝等加工处理。最后将加工好的零件进行组装调试,最终我们完成了三套变速机构的设计与加工制作。”能动2104符明晗同学说,同学们做出来的变速机构虽然还不够完美,但过程中大家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满满的成就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劳动教育,本质上是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服务式学习。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南工大能源学院副书记王洪洲表示,在劳动中,就解决某个问题、突破某个环节寻找策略,需要与他人互助协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不仅可以锻炼专注力、创造力和行动力,而且可以增强大局观念、合作意识,还能够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通讯员 周伟 计雨涵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邱妙泉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