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活力繁荣幸福高淳 2023南京高淳这么干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要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15个、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对20个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1月3日,南京高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2023年高淳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活力繁荣幸福高淳,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淳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现场 拍摄刘列

聚力产业强区,做强实体经济支撑

2023年,高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之以恒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坚持制造业主体地位,集中资源力量培育发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条制造业产业链,力争产业链产值规模增长30%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60个以上。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不少于60个。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

进一步发挥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结合优势,用好金洽会、螃蟹节等重要招商平台,适时组团赴德国、瑞士等重点国家(地区)开展境外招商,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15个,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不少于50场。按季开展重点项目攻坚“看比晒拼”竞赛活动,扎实推进12个省市重大项目和127个区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聚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促消费活动,积极开发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场景,引进南京首店、地区首进品牌不少于12个。

落实落细国家税费支持政策,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做好转贷基金支持、延期还本付息、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精心打造“一网通办”“免申即享”等利企便民服务,全面实施“水电气讯”联审联办,实现高频事项线上线下同步办理,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

聚力创新驱动,释放转型升级动力

壮大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技术、组建创新联合体,确保重点监测企业研发支出增长17%。聚力抓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0家以上。加大高成长性企业扶持力度,新认定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2家以上。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支持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力争培育上市企业1-2家。

高新区要提升高淳科创中心运营质效,加快建设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创业孵化等平台,做好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项目路演等全流程服务。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和孵化众创载体,新增省级企业研究中心2家以上、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家。高职园要持续完善科创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市政道路等配套功能,全力推动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一期开学招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高淳校区启动建设。

实施紫金山英才·高淳计划,优化人才多层次保障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家5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6人。加大资本赋能创新力度,放大区科创基金、产业基金2支引导母基金撬动效应,强化“宁科贷”金融支持,加强对种子期、初创期创新企业投融资扶持。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确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不少于36件。

聚力品质提升,建设宜业宜居家园

围绕打造南京南部高品质新城,统筹实施99个重点城乡建设项目和62个城市精细化建管项目。聚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中圩路、蓝溪路,完成舜天路、太安圩市政道路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南京内河港小花作业区、固城港区等工程,力争宁宣高铁高淳段启动建设。聚焦群众居住环境改善,改造更新北漪园西园、筑城村等老旧小区14.49万平方米,对怡城花园等20个小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建成投用110千伏秦仙、西舍输变电工程,新建中压燃气管道10公里,完成老旧小区燃气入户改造1000户。

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引领,持续攻坚门前“三包”、交通秩序管控、背街小巷治理等难题,推动文明指数测评保持全市前列。加快推广智能化停车泊位,建成智能停车泊位1150个。完善物业行业监管规范机制,推广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创建省级“红色物业”项目1个以上。

聚力乡村振兴,提升三农发展质效

结合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奋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持续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建成市级美丽宜居村庄135个,创成三星级以上美丽庭院1万户,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农村物流、数字乡村等农村功能设施和防汛消险、重点泵站、翻水线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农村住房条件改善600户,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72.7公里、生命安防工程60公里,建成农村生态河道80公里。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000亩,高质量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5000亩,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优化“东部种植业、西部养殖业、中部加工业”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做强水产、茶叶两条全产业链,做优有机大米、早园竹等特色产品价值,争创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此外,高淳还将继续聚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促进共同富裕各项举措,推动百姓富裕富足、服务普及普惠、保障更全更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校对 王菲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