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中的“文化自信”(9)|八卦洲:不再孤单的“孤岛”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乾坤、巽离、兑南、八卦,你能相信这些都是南京的地名吗?八卦洲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面积55.62平方千米,是长江中的第三大岛,有“江中绿岛”和“中国芦蒿第一乡”之称。
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
八卦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据考证,南宋著名的抗金战役——黄天荡大战之古战场黄天荡就在青州(八卦洲的雏形)下游,今天的八卦洲就是由南宋时期的青州演变而来的。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八卦洲西南角(时称七里洲)始有零星移民居住,1712年洲上开始有乡民开荒耕作。据八卦洲《乡民反霸碑》记载:1718年(康熙五十八年),此地属上元县管辖,说明当时八卦洲及其居民已被纳入官府的户籍管理。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乾隆帝登燕子矶,题“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诗,其中的“绿野”即指八卦洲,而“烟村耕凿”说明当时八卦洲上已有相当规模的乡民居住。
八卦洲上现存的乡民反霸碑(禁牧碑)、清兵屯田碑(示禁碑)中记载,八卦洲原名青沙,继称金珠沙,再改名新洲,亦名巨洲。明代八卦洲因其形似草鞋,故称草鞋洲,亦称七里洲。后来八卦洲南岸被江水冲塌,水道南移,泥沙北淤,渐成八卦图形,遂以“八卦”名洲。清代因洲上盛产芦苇,俗称芦洲。碑文中就有七里洲和芦洲的沿革地名。据考证,八卦洲的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关于八卦洲之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其形似“八卦”而得名;又说因“明太祖之马皇后失八卦玉于江中,遂形成八卦洲”
“孤岛”不再孤单
仍是一处世外桃源
八卦洲算是南京在长江中的一座“孤岛”,如今随着一座又一座大桥建起,“孤岛”不再孤单,向北有北汊大桥连接六合,向西有上坝夹江大桥通往浦口,向南则更加“豪华”了,八卦洲大桥直通栖霞大道,燕子矶长江隧道直达燕子矶,唯有向东处仍是孤零零的江面……
记者在八卦洲见到,这里仍有一些村落,田里种了许多庄稼,有些还盖上了大棚。一条主干道延伸出一些支道连接着村落,路上车不多,但修得十分平坦。在这里,一座乾坤村,一座巽离村,两座村子重叠在一起,倒也符合八卦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调调。记者从新闸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新闸村一座行政村,底下的乾坤、巽离、兑南均为自然村,原先村子分得很开,最近年村子不断扩建,于是便形成了交融的局面。虽是远离市区,但村子中配套设施相当完备,甚至还有座小型的足球场,球场上十分干净,球门未有锈迹,显是时常有人打理。
如今,八卦洲街道保持着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田园特色,和周围繁华嘈杂的城市化地区相比,绿色植被多、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洲内水系纵横,是南京都市圈中一块难得的“世外桃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姜天圣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