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提问——
感染了新冠病毒,转阴“阳康”了,但是还是在“咳咳咳”,怎么办?
委员连线:保健康、防重症,改善就医习惯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科主任周贤梅)
“新冠病毒感染退热后,部分患者出现咳嗽,这属于感染后咳嗽,一般持续2周左右,少数可持续4周。其原因是新冠病毒感染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气道反应性增高等所引起。”周贤梅补充道:如果咳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需要到医院就诊评估,选择中药联合针灸等外治疗法,特别是兼有乏力、出汗等不适者,中医药治疗有独到的疗效;如果咳嗽较轻,可根据咳嗽有无痰液,选择止咳化痰祛痰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要多喝水,多休息,少说话;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
尽管周贤梅自己也在阳康后的“咳咳咳”状态中,但依然精神饱满参加了今年的江苏省两会,并带来了关于改善老百姓就医习惯的建议。
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重点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周贤梅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对此深有感触。她在新冠病毒感染期间,以问卷形式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就医患者进行了小样本(100人)的随机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新冠病毒感染时,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即使家里或药店有退热药,仍然要去医院就诊的患者达到35%;当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症状时,要求去医院挂水的患者达到55%。
“新冠病毒肺炎轻中型,如果没有高危因素,一般不需要住院。”周贤梅建议,各级科协多向老百姓开展有关健康保健、基本医疗知识宣教和相关科普讲座,提高老百姓对疾病的基本认识,逐步提高老百姓的依从性;最好有科普基地和团队,逐渐改善老百姓的就医习惯;“我们还要借助各种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宣传正确的就医模式。”周贤梅表示,医疗卫生知识应该从娃娃抓起,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未来,建议一些常见病、基本医疗知识进课堂,从根本改变我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相信在政府的主导下,多系统多部门联动,百姓的就诊习惯会越来越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杨甜子
摄像 赵雨晨
剪辑 戴哲涵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