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相伴,百余件艺术精品汇聚南京
为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此次展览立足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背景,追溯亘古传承的兔文化,展出以兔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品及非遗作品,领略“民艺之兔”多姿多彩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创意之兔”根植民艺、创新的实践成果。南京市民协副秘书长王艺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征集遴选后,将百余件艺术精品汇集于民俗博物馆展出。展品涵盖雕刻、编织绣、灯彩、陶艺、剪纸、泥人、面塑、民间美术、艺术设计等十余种门类,集中展现民间艺人的生活智慧和精湛技艺,为公众呈现丰富有趣的新春主题文化展览。好的作品不一定复杂,兔子由于线条少,可创作元素少反而给设计带来挑战性,来自河北唐山张建中的剪纸《有你相伴》受到好评,双兔傍地走,用简单的线条表达兔子奔跑的形态,身上的花卉等细节处理很细腻。
兔子元素的非遗文创也引发观众的兴趣。比如云锦做成的兔子盲盒,带有兔子图案的云锦围巾,其上用铜钱和几何兔展现“前兔无量”、兔子布艺、兔子口罩等,其中有不少巧思。黄永玉再度出山设计的兔年邮票“癸卯寄福”的蓝色兔子则因为别出心裁的造型,引发了不少争议,记者在展览上发现,蓝色兔子不止一只,也成为民俗创新设计的潮流。
憨态可掬的“兔八仙”羡煞打工人
今年的兔子作品不仅体现民俗,还有不少年轻设计者带来的设计作品,展现了新思维。比如有舞台剧设计师参展带来兔子装置艺术,硕大的兔子身上还有一个小舞台,中间还有一堆兔子,具有一定故事性。还有憨态可掬的兔国舅、兔仙姑、铁拐兔、兔采和、兔洞宾、兔果老,这一组“兔仙”有的醉眼朦胧,有的惬意闲适,在海浪之上,小船之中姿态各异,南京艺术学院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戴望舒的《兔八仙》用树脂打造,灵感就来自中国刺绣艺术家沈寿的《八仙上寿图》,把八仙变成了可爱的兔神仙,羡煞观展的打工人。
“看到沈寿的刺绣作品,一下子打动了,当时我们正在做课程作业,今年是兔年,我就想到能不能把神仙的概念与兔子相结合,于是有了这一组设计作品。经过一个月的前期设计,再经过半个月的3D打印、上色制作完成。”戴望舒告诉记者,作品吸纳了沈寿创作的一些元素,前期设计中,为了抓住兔子的特点,打造醉眼、翘起的兔腿这些细节,还收集了兔子的26种习性,进行了“拟人化”的打造。“中间也得到了老师的指点,其实如何把人的神态特征融入其中,又不失兔子自身特色,这对我是最大的挑战。”
兔子谐音“吐籽”,非遗传承人新年送福
十二生肖是生活中普及率最高的传统文化符号,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春节的吉祥物和传统年俗文化的象征。2023年是中国的癸卯年,十二生肖中的兔年。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智慧和谨慎的象征。在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方林剪纸作品中,兔子的四周装饰有南京市花梅花,还有家家户户过年都会放置的水仙花,可谓南京元素十足。除南京传统斗香花剪纸之外,展览还融入山东、山西剪纸等多元风格,南北结合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在薄如纸片的竹皮上作画,金陵竹刻讲究的是浅刻、简约,也就是“留青”雕刻。看似没有大刀阔斧地使力气,这种技法最讲究的就是下刀一气呵成、用线流畅,层次分明。金陵竹刻传承人赵荣告诉记者,此次获奖作品竹刻《兔年吉祥》,用留青技法表现了两只窃窃私语的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旁边还有两只硕大的胡萝卜,工笔刻画的兔子线条流畅、惟妙惟肖,萝卜采用虚实处理,“兔子们迎来萝卜丰收,寓意兔年丰衣足食。”虽然竹刻要学十多年,才能游刃有余,今年赵荣也设计了各种兔子平安符,图案卡通,既讨喜又简单易学,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民俗博物馆体验。
南京剪纸工艺美术大师陈耀,用他刚创作的剪纸作品《玉兔呈祥》四幅作品给大家送上新年祝福。他告诉记者,2023年是癸卯兔年,兔子谐音“吐籽”,象征人丁兴旺,子孙绵延。在《吉兔招财》中,他用中国传统民俗中的比方、比喻、象征、谐音、拟人等手法,给大家送吉祥,送祝福。在南京传统剪纸中,有花中套花,题中有题的风格特点,瞧这大兔肚中还孕育着可爱小兔。兔子耳朵中有仙桃,象征长寿;有佛手,象征幸福。这里还藏着两粒枣子,谐音早子。寓意新婚人们盼望早生贵子。图案左边是一棵硕大的大白菜,白莱谐音“百财”,寓意财富多多,财源滚滚。下面菜梗里有三只蝴蝶,寓意天下无敌,与白菜一起,象征财富无与伦比,无人超越。白菜上面这只蝈蝈,古代象征做官,前程似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