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小剧场·巨有戏10|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小剧场化身春节“气氛担当”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编者按】小剧场一头连着艺术创作、文化惠民,一头连着文化产业、文旅消费,是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空间。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座,总座席数约25万个。2022年全年演出2.8万场,观众406万人次,演出总收入4035多万元。一座座遍布城乡的小剧场,越来越成为“为民”、“惠民”、“乐民”的共享文化驿站。

江苏省小剧场巡礼正在进行中!去年初,崇川区文化馆小剧场入选我省10个首批示范小剧场名单,这是一个为戏剧、综艺演出、节目录制、中小型会议而建造的多功能空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设置座位280个。除了承担日常的演出任务以外,它还承载着社会公益课堂教学成果汇报、市民文化宣传、社会文化活动传播等多种功能。

每逢的春节、元宵、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小剧场便会化身为营造气氛的“小能手”,通过各种文艺表演,来满足群众日常的生活文化需求。

今年春节,亦是如此。崇川区文化馆馆长严威说,他和同事已经做好了“全力奋战”的准备,“因为疫情管控政策放开之后,我们也希望通过文化活动,让我们崇川的居民、以及到崇川玩乐的游客能够在文化服务上感受到一些新亮点。”

木偶戏专场、杂技专场、唐宫夜宴、魔术表演……从1月12日到2月8日,将会有各种精彩的文化活动在小剧场上演。

严威介绍,小剧场目前已经建立了常态的节庆演出活动,比如说,新春大联欢文艺演出、新春戏曲票友会、元宵晚会、“三八”国际妇女节表彰大会、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中秋晚会、迎国庆演出、元旦文艺汇演……只要时间一到,就会按时上演,“许多附近的居民朋友每逢节日都会前来观看演出。”

小剧场演出的剧目也在不断增加中。去年,曾获中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滑稽戏《陈焕生的吃饭问题》以及话剧《群猴》《请回答1988》《子孙满堂》等,先后被引进小剧场演出。

“起初我们几乎全部是引进剧目,自己的原创剧目比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2022年,崇川区文化馆与南通市戏剧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区文化馆增设李中慧、张志一、范晓萍等名家工作室,同时与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建设崇川区剧目工作室。“与他们一起,合力创作原创作品。”严威说,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自己团队的管理效能,另一方面正好借助小剧场,一次又一次对外展示。

加强合作以后,在精品剧目创作方面,仅在2022年度,崇川区文化馆就打造出了5个原创作品,分别是小话剧《你是谁啊》、舞蹈《一针一线》、曲艺《生死约定》、歌曲《张謇》、小品《江边渔歌》。

另外,小剧场还在去年组织了两岸少儿影视戏剧文化交流,邀请台湾高山县的歌仔戏团前来交流,并安排了一场既有京剧表演又有台湾歌仔戏的精彩晚会,让两岸少儿戏剧表演者有了交流互通的平台。

严威告诉记者,开展春节文化活动,文化馆不只是小剧场在发力。记者了解到,崇川区文化馆将陆续推出线上和线下的“文化大餐”,3场线上,19场线下。剧场内,各种精品剧目轮番登场;剧场外,把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民俗表演带入景区景点、文创街区等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